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战史风云 >

热门推荐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为何会失败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74


  太平天国的封建等级之森严,也是史所罕见。早在永安建制时就明确规定“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严”,君臣上下之间称呼、服饰、舆马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违者要受到严惩。官员朝见天王时必须下跪三呼万岁,见王爵则要下跪三呼千岁。天王出行乘六十四人抬大轿,东王乘四十八人抬大轿,甚至连基层小官两司马也乘四人抬轿。诸王出行有盛大的仪仗队,所有官民都必须回避或跪道旁高呼万岁或千岁,倘有继续步行者则斩无赦,一些高官也因此受到了严惩。

  从天王到王与地方各级官员的生活也非常腐化。刚刚入城一个月,敌人威胁还未解除,洪秀全就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天王府。建天王府每天征用万余民工,拆毁民房万余间。宫中金碧辉煌,重殿叠宇,象征九重天庭。金龙殿饰以黄金,绘以五彩,光彩夺目。宫中珍宝无数,在外征战的太平军将领一直源源不断将各种奇珍异宝运到天王府。就连天王所用浴盆、夜壶等许多器皿俱以金造。东王府也同样富丽堂皇,尤其是所藏珍宝,竟超过了天王府。直到后期,大兴土木之风一直未息,如忠王李秀成驻在苏州,一直与敌紧张作战,但忠王府之豪华也令人叹止,据说仅次于天王府。直到苏州城陷前夕仍一直动工,连后来进占苏州的李鸿章都惊叹“真如神仙窟”、“平生所未见之境也”。封建帝王的后妃制度同样也为太平天国所继承,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早在永安建制时,洪秀全就有三十三个“王娘”,到天京后有八十八个“王娘”,还经常挑选民间秀女入宫,就连九岁的幼主洪天贵也分了四个“幼娘娘”。其他诸王大多也都如此。

  可见,在太平天国中,统治阶级的腐败,特别是在高层领导集团中,争权夺利、竞相腐化之风的迅速蔓延,正是无情侵蚀太平天国的躯体,加速太平天国灭亡的催化剂。

  五、军事上的失误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太平天国建立后,太平军迅速席卷大江南北,很快便攻克南京,并建立首都。但就是在这种大好局面下,太平军在军事上却先后进行了北伐和西征。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更重要的是,它将自己整体的强大的军事实力分成了若干个小规模的相对弱小的军事实力,这就给了敌人各个击破的机会。

  纵观整个太平天国战史,很难看到一种谋定后动、贯穿全局的战略计划,却常出现坐困突围、随机性较大的战略失误。如金田起义之后,洪秀全不及时带兵北上,而是先于大黄江口驻扎57天,给了清廷足够的时间去重视和剿灭太平军的机会。其后又在永安“蕞尔山城”中急急封王建政,盘桓半载有余,更给了清廷从容调兵遣将的机会,若不是最后的破釜沉舟和太平军英勇杀敌,差点使太平天国夭折在了永安。军事上的一连串胜利后,又使太平天国领袖们忘乎所以,夜郎自大,自以为“百万铜关,尽行打破,实赖天父天兄之权能”,而非人力之所为。故建都天京后,洪、杨等人置清军在天京和扬州城外建立的江南、江北大营于不顾,分兵北伐和西征。当时,太平军虽号称百万,但除去老弱妇孺,能战之兵只有十万左右。如果集中兵力先摧毁威胁天京的清江南、江北大营(当时两大营兵力不足三万人),然后以天京为中心,上取武汉、九江、安庆,下取上海、苏、杭,建立巩固的江南根据地,最后再挥师北伐,直捣黄龙,与清廷争夺天下,也许取得的结果会截然不同。但天国领袖们计不出此,却匆匆将全部太平军兵分为三,结果无论是留守天京,还是北伐、西征,其兵力均不占优势,实际上给了清军各个击破的机会。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军事指挥上没有足够的谋略,军事思想上又充分低估敌人的实力,军事储备上又没有足够的准备的太平军最后被剿灭的命运是早已注定的。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