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战史风云 >

热门推荐

清朝大败后仍自居天朝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原因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200

  “天朝上国”幻象的破灭

  由于双方如此对立,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也就不足为奇了。英法联军和鸦片战争时一样不可抵挡,尽管付出了比鸦片战争大得多的人员伤亡,但在八里桥的血战中彻底摧毁了清朝的武力支柱——京营和蒙古马队,随后还占领北京,烧毁了皇帝的夏宫圆明园咸丰皇帝也在逃亡中死去。这一系列难以掩饰的失败,才让一部分中国人觉悟——“天朝上国”的表象,再也粉饰不下去了。

  粉饰太平并非无能官僚的专利,就连民族英雄林则徐也不能免俗。史学家蒋廷黻曾作如下记载:“后来虽又作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他(林则徐)总不肯公开提倡改革。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林文忠无疑的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他尚以为自己的名誉比国事重要,别人更不必说了。士大夫阶级既不服输,他们当然不主张改革。”

  清王朝对面子的执着、对传统的迷信,本质上都源于几千年辉煌文明的传承:我是“天朝上国”,你是“夷狄宗藩”。这种观念在19世纪之前没有错,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也点头附和:“它(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它在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方面,堪称首屈一指”,“人类绝不可能想象比它(中国政府)更好的政府来”(伏尔泰语)。但在马戛尔尼来华以后,西方对中国的认识完全颠覆了,认为中国是一个野蛮的、不可理喻的大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之间,这两种意识形态的冲突激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