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战史风云 >

热门推荐

卢沟桥事变的意义 七七卢沟桥事变的历史价值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25


  就日本的侵略逻辑而论,6年后,“卢沟桥事变”爆发,华北亦将可能重蹈东三省旧途。据有华北,日本往南可以推进到华东与华中,并进占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往北可以夺取蒙古以及西伯利亚直至贝加尔湖——苏联的大部分国土。而这一套战略逻辑,之于中国,蒋介石当然意识到其间深刻的国家危机。在当年7月17日的庐山第二次谈话会上,他说道:“我们的东四省(当时行政区划为四省)失陷,已有了六年之久,继之以塘沽协定,现在冲突地点已到了北平门口的卢沟桥。如果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末我们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和军事重镇的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变成昔日的沈阳,南京又何尝不可变成北平!”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只是,内部如此糜烂的中国,能够动员全国之力以抗日寇吗?1937年,这个国家到了必须回应这一挑战的关键时刻。应对此次危机的庐山会议发出了明确而响亮的声音:“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一个月后,蒋介石同意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我们拉开时间的距离,前溯至1840年,自鸦片战争始,接近100年后,中国的历史揭开新的面貌——“卢沟桥事变”后,这个国家整体性的被动情势,由此改变。“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这当然不是实力比较的计算所能得出的结果,这是一个民族到了最后关头必需的选择。历史自有逻辑,统一的独立的中国的建立,亦即中国民族主义革命的成功,需要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而且是需要经历一场新的世界大战的复杂格局并最终打垮日本,中国才能开启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创建之路。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