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14
在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的8月产销数据中,自主品牌销量虽然略有提升,却依然难掩“十二连跌”的尴尬局面。
然而在同样一组8月份的统计数据中,自主品牌所展现出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根据工信部最新发布的相关数据,8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达到了5191辆,同比增长近11倍,其中,自主品牌贡献最大。同时,就在最近公布的首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中,自主品牌同样成了最大的赢家。在涉及的全部11家纯电动乘用车生产商中,有9家都是自主品牌,且目录中涉及的绝大多数车型,也多为自主品牌。
种种利好的呈现,无疑让新能源领域成了自主品牌吹响反攻号角的突破口。在合资、进口品牌价格不断下探、挤压市场空间的当下,新能源车能否助力自主品牌摆脱下滑颓势,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
尚未输在“起跑线”
从目前市场上的反馈来看,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的确十分突出。就拿比亚迪秦来说,前7个月的销量就达到了6457辆,远远超过了其他合资品牌。不过就在人们认为自主品牌或许能够凭借新能源领域的一系列产业投入和政策扶持,实现弯道超车时,不少业内专家却表示质疑。“眼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火爆,但对于自主品牌的整体销量来说,其实帮助并不大。”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在发布会上表示。在董扬看来,即便是新能源汽车自开年以来已经呈现出两倍以上的净增长,但其在短期内仍只占乘用车市场的一小部分,且新能源领域一直存在的技术瓶颈,也让自主品牌想要彻底翻身,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然而,自主品牌这些年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革新和突破,却是有目共睹的。“如今在消费者心中,虽然合资品牌的口碑总体还是强于自主品牌,但如今不少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这一区间合资品牌的产品。在新能源领域,自主品牌并不逊色。”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记者。
价格优势明显
除了技术瓶颈的制约,一直以来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原因,还包括价格因素。近日(首届)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发布的《2014年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现状与趋势蓝皮书》就显示,在对1000名潜在纯电动车消费者的取样调查中,有41%的受访者认为“价格”是其拒绝购买电动车产品的首要原因,这一比例也远远高于“充电设施不便利”等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