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43
业绩不振、转卖核心子公司股权……正道集团的如此表现与举动不禁引人发问:仰融的“造车梦”已经破碎了吗?
当年宏图
多年前,身为华晨汽车公司一把手的仰融,通过多种资本运作手段,一手打造出了总值超过300亿元的“华晨系”,并一度登上2001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三。他本人也瞬时名震全国,但后来他因为种种原因“流亡”美国,暂时脱离了汽车界。
当他在2009年再次对外宣布自己要造车时,他所拥有的特殊身份以及所具备的深厚的汽车从业经验,再度点燃了汽车界的热情。当时媒体将他的造车计划称为“二度造车”、“二进宫”。
仰融公布的造车计划十分宏大:于中国和美国同时铺开,在美国投资100亿美元,建成300万辆产能的生产基地;在中国投资超过600亿元,建成300万套发动机总成和100万辆整车生产基地;对中国意向城市承诺8年内实现300万辆产能,1万亿产值,1000亿利税,10万人就业,人均年收入10万元,简称“831111”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仰融对外宣传造车计划所采用的方式,是自己主动与国内各大媒体联系。从他当年对媒体的反复表述中,可以轻易地找到“全球化视野”、“最先进技术”、“最具规模收益”、“颠覆产业格局”等措辞。
这使得他的造车计划从一开始就被广泛质疑。当年评论界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仰融的造车计划不切实际,因为他更擅长“玩金融”。言外之意,仰融的项目是“纯忽悠”。
盘点仰融当时拥有的资本,其实有两个:一是技术储备,2009年之前,仰融已与世界三大权威内燃机研发机构之一的德国FEV公司(丰田混合动力技术原形和第一代技术源自FEV)达成了动力总成谈判;二就是充当资本运作平台的正道集团。
正道集团的前身是早先就由仰融控制的港交所上市公司远东金源,2010年公司完成了更名,也开始了初步的业务方向改造,仰融计划通过正道集团打造出“正道牌”混合动力汽车。目前正道集团的主营业务显示为“天然资源业务,开发及生产锂电子动力电池,开发及生产混合动力汽车;开发先进电池材料”。
整个2010年,正道集团都在为消除外界的质疑而努力。首先是在美国设立集团附属公司正道汽车,同年正道汽车与意大利乔治亚罗设计公司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签署了整车开发和设计协议,后来正道汽车公司执行总裁王川涛率领着十几人的核心团队来到中国多个城市进行考察。
其中的一站是天津。正道汽车在天津设立了正道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正道”),作为正道汽车在中国内地实施投资的平台,即“花钱平台”。而正道汽车的“吸金平台”也早已布置好,正道集团从2008年就抛出了一项美国阿拉巴马州投资移民计划,意图吸引移民投资者的资金,作为正道汽车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