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39
在凯翼的市场调查中发现,未来购车人群的年龄在25-34岁之间的消费者占了汽车消费市场的40.3%,24岁以下占4.9%,也就是说34岁以下已经占了将近50%,且这个数据还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
“34岁以下的年轻一代,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消费的主力,在未来的10年中,90后一定成为主力消费人群,会占到市场的60%以上。”郑兆瑞分析。而90后基本上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的一代,他们是宁可不吃饭也要上网整天挂在网上的一族。
“智能化、互联化和无人驾驶,是未来汽车的方向。”上海博泰创始人应宜伦分析,这已成为业内的共识。
上汽打算围绕更快速的4G通讯来开发全新的车型。把手机互联包括车的屏主机的互联实现到非常好的全新方面。目前的车联网很多东西用户可以下载,但是下载的都是碎片化的,用户体验没有被标准化。而互联网络汽车要把碎片化的东西整合起来,做到优化用户体验。比如,把线上线下打通,用户淘宝时,可能不必用手机来支付,汽车自动就能支付等。
“自主品牌要赶超合资品牌,就看能不能抓住新能源、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的自主品牌将是新能源加互联网。”上汽董事长陈虹这样解释上汽进入新技术领域的意愿。
自主品牌跨界求救市
在陈虹看来,未来的汽车,可能不仅是一款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也不仅仅能够网上支付,或者配备WIFI上网,而是所有新技术的集合以及优化。所以上汽计划在新能源、互联网、新量化技术等方面启动了一次从零开始的重新创业。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持续增长,中国已经成为汽车消费第一大国。 但是行业的情绪却十分悲观。因为合资品牌的份额一直在涨,而自主品牌乘用车、轿车市场份额同比已经双双“十一连降”,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甚至在今年7月份首次跌破20%。
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内市场参与竞争的品牌太多,国内市场上参与竞争的汽车品牌数量为美国的2.1倍,而竞争的加剧也使合资品牌产品纷纷下探,打破了自主品牌与合资企业之间原来各自“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
如何缓解这些压力,郑兆瑞认为“群雄逐鹿、适者生存”的,即便是自主品牌份额连续下降,依然有的自主品牌净利润达到了近百亿,有的自主品牌今年增长率超过30%。这说明自主品牌仍然是有机会的,只要把握市场脉搏和趋势,因为消费者需求和商业模式两者都正在发生变化。
反之则可能被淘汰,如曾经称霸手机行业的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因为没有把握住消费者对手机需求,已经从纯粹的电话工具转化为移动终端,最终失去了霸主地位,易手他人。而滴滴打车、支付宝、余额宝这些新兴的商业模式,则正在改变所在行业的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