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52
尽管不少自主企业应用了启停、涡轮增压、可变气门正时系统(VVT)等先进节油技术,但目前与合资品牌对比,仍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
本报记者从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了解到,现行的一些政策也存在误导。《关于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的通知》的征求意见提出,同一汽车生产集团公司下属有多个独立法人乘用车生产企业,且集团公司对这些企业具有实际管理、控制权,经集团公司申请,经工信部批准同意后可作为一个核算主体统一核算。
“这可能成为未来一些在技术层面上难以达标的乘用车企业实现目标的主要手段。”上述报告认为,如果仅仅通过改变核算手段,就可以让企业实现达标,就很难激发企业通过技术提升燃料经济性水平,实现燃料消耗量管理的目的。
根据工信部2013年3月发布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企业当年乘用车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与目标值达到100%,即可获得优于目标值额度,反之将获得劣于目标值额度。上述报告称,将有22家未达标企业获得劣于目标值额度,后三位企业分别为北汽银翔、北汽股份和广汽乘用车,均为自主企业。
![]() |
9月公布中国碳排放峰值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提出的目标,要实现到2020年乘用车产品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升/百公里的目标,2014~2020年这7年间,每年必须保持5.1%的下降幅度。
研究显示,企业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下降与产品结构调整及技术更新周期直接关联,产品换代一般需要3~5年时间,很难保持持续下降幅度,因此要达到2020年目标,必须在产品及技术更新时,加大企业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下降幅度。
在15日的圆桌论坛上,工信部产业政策司产业协调处调研员周晓岚介绍,无论从燃油消耗量的检测方法、限值、标识,相应的抽查核查制度和相应的财税补贴政策,以及9月1日将实施的对车辆购税的减免政策等,我国已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
周晓岚透露,工信部近期将通报2013年燃料消耗量不达标企业的名单。另外,从今年5月份开始,有关加强汽车乘用车平均燃油消耗量的管理办法也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相关文件也正在有关部门会签。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也表示,从国家政策的角度上看,目前对交通领域的污染排放控制和能源消费问题非常关注。“十三五”规划正在制订,针对交通能源问题将提出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