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97
对此,上述车企人士感慨:“自主品牌好不容易培育起来的市场,最后的红利恐怕还是会被合资或者外资企业占了。”在他看来,虽然国家政策并不会倾斜外资产品,但一方面,随着政策和基础设施的到位,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已逐步建立起基本的了解,这就意味着,在此时推出产品,将省去大量的前期宣传和市场培育的工作。其次,由于外资品牌在海外已经有相对成熟的新能源产品和供应体系,他们很容易就可将相对成熟的产品导入,放在合资自主的体系下进行推广销售,比如启辰晨风就是借鉴的日产聆风的技术和平台。一方面,利用外资成熟车型,其已经在国内有了长期的运行经验,在稳定性上具有优势;此外,利用规模化优势打造出来的成本优势,也会让自主新能源汽车感受到压力。因为从目前来看,相对较高的车价,依然是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与外资品牌的成熟产品相比,国内自主品牌产品即便有政策支持,优势也并不算大。”一位长期关注新能源汽车的人士告诉记者。
“其实,在新能源技术储备上,外资企业包括通用、福特、大众、丰田都有较为完备的技术方案和储备,但为什么他们不提早拿到中国市场来,为什么之前人家不做,其实就是在寻找市场和技术的最佳结合点。”杨朴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