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汽车 > 政策 >

热门推荐

工信部严惩油耗超标 进口车企加速调结构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63

  每经记者 黄琳涵 发自上海

  为进一步促进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国家相关部委对于汽车燃料消耗的管理也日趋严格。随着国家对于油耗超标车企的惩罚措施进一步明确,部分车企开始面临压力。

  5月7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乘用车油耗超标的企业将面临停止新品公告申报、停止跨类生产、扩大产能审批等六项惩罚措施。

  根据工信部同期公布的2013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去年,我国乘用车达标情况并不乐观,无论是国产企业还是进口企业,其达标率相较于前一年均有所降低。其中,进口车达标率下滑趋势更为明显,其中阿斯顿·马丁、保时捷、本田、克莱斯勒、雷诺、铃木、日产、现代、通用(中国)等进口车企均被列入“不达标”之列。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日趋严格的油耗限值下,进口车品牌在产品结构以及乘用车油耗核算方法方面均不占据优势,因此,随着国家对于油耗不达标车企的惩罚措施逐步兑现,未来部分进口车企业的生存危机或将进一步凸显。

  “如果不及时出台调整方案,部分进口车企必然会面临一系列惩罚措施,有些企业甚至将面临淘汰危机。”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进口车企油耗压力凸显/

  在2012年6月颁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年)》中提出,“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4.5升/百公里以下”。随着时间的临近,工信部在近期发布的《通知》中明确了一系列惩罚措施。

  “出台惩罚措施,是为了对企业产生约束力,只有让车企真正感受到压力,才能让节能减排付诸于行动。”饶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评价道。

  从此次工信部公布的2013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来看,目前车企的油耗达标情况并不乐观。本次批露的79家国产乘用车企业和25家进口乘用车企业中,有22家国产乘用车企业未达标,达标率为72%,相较于2012年的76%下降了4个百分点;而进口车企中,12家企业未能达到2013年油耗标准,达标率为52%,同比2012年的68%下降了16个百分点。

  “相较于合资、自主产品,进口车大多是高排量的产品,因此面临的油耗压力相较于其他品牌肯定更大。”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经理王存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