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society education),广义指与校园教育、家长教育并行的影响个人身心展开的社会教育活动;狭义指社会文化教育安排对青少年和公民大众展开的各种文化和日子常识的教育活动。
在我国,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游学译编》第九期《教育畅谈》一文中就曾把教育划分为家长教育、校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类,并提出"家长教育实力小,而校园教育与社会教育之实力大"。三十四年清政府公布《简易识字学塾方案》。宣统元年(1909)正式建立简易书院, 兴办了工人半日书院、农人耕余学习班及阅读处等社会教育事业。1912 年临时政府教育部设社会教育司,开端正式运用"社会教育"一词。
根本信息
中文名
社会教育
广义
全部影响于个人身心展开的教育
狭义
校园教育以外的全部文化教育
位置
校园教育的重要补偿
范畴
教育学
目录
1名词解释
2展开进程
3安排
4类型
5特色
6公平途径
7展开前景
修改本段名词解释
社会教育的根本寓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旨在有意识地培育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校园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安排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安排,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
修改本段展开进程
国外
广义的社会教育和我们所说的广义的教育在寓意上几乎无异。事实上,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职能便是经过社会教育来完成的。在原始社会,家庭没有构成之前,年轻一代的教育是在全氏族成员的一起劳作中,在日常社会日子中,由氏族公社的成员经过互相的以身作则,或由有经历的年长者向年轻一代传授一些简单的出产和日子的经历的方法进行的。今后跟着家庭及家长教育的呈现,直至校园教育的产生,广义的社会教育开端逐步地分化为三种独立的教育形状,即校园教育、家长教育和狭义的社会教育。
西方有些教育学者以为,狭义的社会教育大约产生在16-18世纪。法国社会教育学者第穆以为,法国社会教育在1533年前后开端;美国教育学者诺威斯以为,美国的社会教育1600年今后开端酝酿;英国牛津大学的皮尼斯以为,英国的社会教育萌芽于1860年前后;日本的新堀通也在其主编的《社会教育学》一书中以为,日本的社会教育始于明治二年(1868)其实,这些说法都是指的近代社会教育形状。而实际上社会教育的前史远比这些年代久远得多,就其广义的社会教育不说,仅就狭义的社会教育形状来说,远在校园教育呈现今后就一向没有中断过。校园教育形状产生今后就被社会统治阶级所独占,广阔劳作公民及其子女承受的仍然是社会教育,即在出产劳作和社会日子中承受教育。至于说近代社会教育,这不是社会教育形状的开端,而只不过是社会教育形状的新展开而已。
世界各国社会教育形状尽管都早已存在,但在本世纪曾经,展开却是十分缓慢的。只是在本世纪初,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今后,才开端了迅速展开
国内
在我国,相传有巢氏教民穴处巢居,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伏羲氏教民渔猎,神农氏教民稼穑。这能够看作是我国原始的社会教育。约在战国时代的《周礼·地官》记载有"聚民读法"的规则,由大司徒、州长、党正等官员于每年正月、七月、十一月的初一日,集合所辖公民,诵读邦法,进行政治教育;在春秋社祭日,行饮酒乡射之礼,尊敬长老,赞誉有德,以进行道德教育;还以所谓"乡三物",即:"知、仁、圣、义、中、和"六德,"孝、 友、睦、 姻、任、恤"六行,"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公民。这以后,宋、明的"乡约准则",明、清初期公布的"圣训六谕"、"圣谕十六训"等,都属社会教育。
清政府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公布了《简易识字学塾方案》。宣统元年(1909)正式建立简易书院,各地进行劝善兴利的宣讲,还兴办了一些工人半日书院、农人耕余补习班、 商业补习夜馆、 女工传习所及阅报处、阅读处等近代社会教育事业。
1911年辛亥革命今后,中华民国教育部设社会教育司。1919年"五四"运动曾经,我国的社会教育以通俗教育和识字教育为首要内容。1920年,晏阳初提倡平民教育,仍然以识字、学文化为首要内容。
1928年和 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举行第一、二次全国教育会议后,创设社会教育实验区,推行失学民众补习教育,公布《国民体育法》、《图书馆规程》及《民众教育馆暂行规程》等。抗日战争开端后,针对抗战需求,转向战时社会教育工作。
1927~1949年,我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依据地为习惯革命事业需求,一贯执行教育为革命战争服务和教育与出产劳作相结合的政策。
1946年12月29日,《解放日报》刊载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的《战时教育方案》指出:①在战时有必要进步社会教育的效果,以便发动广阔的成年青年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战争。②无论社会教育、校园教育都要大大加强时势教育,以进步大众的政治积极性。③应以战时各种生动的典范作为活的教材去教育广阔大众。关于安排形式,应留意使用读报工作,并安排和教育民间艺人深化农村进行宣扬。
中华公民共和国成立今后,中央公民政府教育部设社会教育司主管社会教育工作。社会教育的任务是宣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宣扬我国共产党的政策、政策,普及科学文化常识,展开大众性的文艺、体育活动,以进步广阔青少年和公民大众的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实施安排有文化馆(宫)、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电影院、剧院、广播电台、电视台、业余体校等。自1950年 6月中央公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展开员工业余教育的指示》以来,社会教育获得巨大成就。1949年全国仅有 896个文化馆,55个公共图书馆、21个博物馆。至1983年,全国已有2946个文化馆、2038个公共图书馆、 467个博物馆。
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能的迅猛展开,社会常识总量的激增,劳作就业结构的杰出改变,从而使常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速,职业要求不断展开,对成年人来说,一次性的校园教育己不能习惯社会要求,于是社会教育便迅速发现代科学技能的展开,劳作就业结构的改变,对校园教育也是一个冲击。
现代校园教育同社会展开休戚相关,青少年一代的生长也迫切需求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社会要求青少年扩大社会交往,充分展开其喜好、喜好和个性,广泛培育其特殊才干,因此,社会教育对广阔青少年的生长来说,也其有了极其重要的含义。同时,由于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的展开,教育技能的不断完善,也为社会教育的广泛展开供给了现代化的物质条件。所以,在当今世界,社会教育己遍及获得了蓬勃展开,社会展开趋势日益标明,跟着科学技能的不断展开,社会劳作出产率的不断进步,就业结构的进一步改变,以及人们闲暇时刻的增多,社会教育还会获得更大展开,显现出更新的活力。
效果
社会教育日益展开,尽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还处于辅佐和补偿位置,但越来越显现出了不行代替的效果。
良好的社会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增加常识、展开才干,有得于丰厚学生的精神日子,有得于展开学生的喜好、喜好和专长。
青少年都有自己的喜好和喜好,这些喜好和喜好若能及早得到培育,就能构成专长,表现出某一方面的才干。这无疑会加速学生的调和展开。校园的教育,很难习惯同一班级中不同喜好喜好和展开水平学生的个别需求,社会教育能够补偿这些方面的缺乏。教师依据学生的喜好,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参与校外教育安排的专门活动,如电脑修理、琴棋书画,使学生在自己喜好的活动中施展才华、展开专长、增加聪明才智,从而独立运用自己的常识和智慧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许多学生承受更多社会教育,成为运动员、艺人、电脑高手,为学生全方位展开供给了一条新路。
社会教育是一种活的教育,它的深刻性、丰厚性、独立性、形象性远非校园教育可比。协调社会教育力量可培育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才干,能将分散的、自发的社会影响纳入正轨。社会教育的好坏依赖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建设程度和整个社会教育大气候的构成,这需求全社会较长时刻的努力。
现代的社会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状不行比拟的特殊效果,它的效果首要表现在下述各个方面:
第一,社会教育直接面向全社会,又以社会政治经济为布景,它比校园教育、家长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活动余地,影响面更为广泛,更能有效地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效果;
第二,社会教育不仅面临校园,面临青少年,更面临社会的成人劳作者。这不仅能够补偿校园教育的缺乏,满意成年人持续学习的要求,有效促进经济展开,还能够经过政治、道德教育,促进社会安定与进步;
第三,社会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没有准则化教育的严厉束缚性。它很少受阶级、位置、年龄资历约束,能很好表现教育的民主性;
第四,现代人的生长已不完全局限于校园,有必要同社会实践相结合。经过社会教育更有利于人的社会化。
综上所述,社会教育在现代社会里其含义愈加重要,是现代社会教育体系中不行疏忽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