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财经 >

热门推荐

消失的香港家族银行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65

2011年欧债危机,对银行资本金规定更严格的《巴塞尔协议III》公布,基于对未来集资的担忧,银行股估值进一步走低。与此同时,香港家族银行的继承问题也浮出水面。以永亨银行为例,主理卖盘的前董事长冯钰斌为永亨创办人冯尧敬的长子,现年66岁,正值退休年龄,而家族第三代未有接班打算。据参与交易的财务顾问人员透露,华侨银行总裁钱乃骥与永亨银行董事长冯钰斌很早便认识,因此第一时间得知冯氏家族想卖盘的消息。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主任雷鼎鸣指,金融机构素以实力和服务取胜,小型银行因有规模劣势,为争取存款会用更高的利息招揽。更高的利息意味着更高的资金成本,利润也随之被压缩。翻查数据,永亨银行2013年净利润21.9亿,按年增21%,创下盈利记录,但细阅报表,增长主要靠出售物业及金融资产这些非常规业务带动。若单看核心盈利,仅增长1.3%,为20.65亿港元。

根据毕马威的2013香港银行业年度报告,本港中小型银行收入结构约七成来自利息收入,如永亨和大新银行对传统借贷业务的依赖更高,利息收入占营收比例接近80%。而类似汇丰、花旗、法巴这些国际大型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达50%或以上,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等会提供丰厚利润。

更严格的监管环境,也是银行寻求增长时的制约。毕马威中国金融服务合伙人黄宝珊表示,现时银行销售理财产品,特别是一些较为复杂的机构性产品时,将面对更高的操作风险和信誉风险。“这将限制银行的增长。”她说。

“从风险控制的角度说,大型银行的优势小银行很难企及。”穆迪银行业资深顾问张欣苗表示,大型银行一方面产品、客户多元化,对市场波动的适应性较好,另一方面也舍得花钱买数据系统、外聘顾问。

“会生金蛋的鸡”

沉寂5年,今年一季度两间家族银行“火速”易手,显示买卖双方在收购价上都达成共识,并认可对方持续经营的实力。

越秀并购创兴,属“情有独钟、一拍即合”,故未有接洽其他港银。越秀董事长张招兴在收购完成后指,和创兴“比较谈得来”,创兴也对卖盘很积极,因此谈判过程顺利。收购永亨银行的华侨银行为东南亚第二大银行,实力仅次于新加坡星展银行,分行数目超过450间,业务辐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等。截至2013年底存款1.2万亿(港元,下同),资产2万亿,2013年净利润170亿。论市值和营收体量,华侨银行都是永亨银行的近10倍。

在2014年2月举办的业绩会上,东亚银行主席兼行政总裁李国宝指,卖盘一定要对现有股东负责,“如有人提收购,出三四倍市账率,我都会考虑。”在李国宝看来,香港传统的家族银行越来越少是大势所趋,一则因为银行监管趋严,二则家族银行无论是渠道或背景都难与中资大行竞争。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