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30
这是打破常规的一次少有例外。第三次当选成都市长后的葛红林,代表新一届市领导班子发言时说:“信任,是人世间最可贵的财富,人民的信任,则是对政府公务人员的最高褒奖。我衷心感谢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给予我的信任和支持。”
是历史把我推到这样一个位置
葛红林曾设想过推动他孜孜不忘的城市工程管理纳入学术研究范畴。据葛红林的亲笔记录,他曾向中国工程院的一位领导建议,既然其它的工程管理能纳入工程院的管理学部,那么城市工程管理更有理由被纳入,由此就可以开辟“市长院士”的申报和评选。
“这不同于 院士市长 ”。葛红林向新华网记者解释说,后者是当选院士后再去当市长,而他设想的“市长院士”将成为一个新的工程管理分支。在葛红林看来,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吸引全社会更多力量重视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科学研究之外,能激发市长们不去在意城市及市长行政级别的高低,而把市长岗位真正当作学问来研究、当作职业来从事。葛红林说,“ 市长院士 会更在意将城市建设得更美好、管理得更科学,从而真正涌现出一批职业化的城市CEO。”
只是,城市管理并不总是能按步就班。遭遇512汶川地震,或许是葛红林市长生涯中最大的一次挑战。葛红林庆幸的是,他的专业素养曾让他大为受益。
地震发生时,葛红林正按计划会见富士康公司客人,走到距离会见厅5米时,会见厅的门开始剧烈抖动,一场不期而遇的巨大灾难发生了。
葛红林立即跑到成都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打开覆盖全市的“天网”视频监控系统,数百万的市民纷纷跑出家门,聚集在街头惊魂未定;各种伤亡信息不断传来,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紧急向成都聚集。
作为毗邻震中最近的特大城市,成都的有序和正常运转成为抗震救灾体系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作为成都市长,葛红林说,“是历史把我推到了这样一个位置。”
天色渐暗,街头上依然是惊慌不敢回家的市民。所有人都在希望听到一个来自政府和专家肯定的答案,但没有人现身回答。“我理解他们的难处。”葛红林说,但他决定自行发表一个电视讲话。
2008年5月12日晚上20点26分,葛红林出现在电视上,明确告知市民“除危房外,当晚市民都可以进室内正常休息。”在葛红林看来,这是当时最关键、最核心,也是责任最重大的一句话,也是当时市民最想听到的。
讲话前,市政府秘书长提醒葛红林,是否需要把所有在家领导召集起来开会,对讲话内容集体决策。“我摇头否决了。”葛红林对新华网记者说,“那个时候做不做决定、做什么样的决定,完全取决于我。”
“必须确保主城区不能乱。”这是当天摆在葛红林面前的最大压力。他决定给惶恐中的市民一个承诺,“市长说可以回家了。”葛红林说,这个承诺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他个人独特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