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68
炮击前会提前进行通知,图为一名母亲抱着孩子在掩体内
毛主席形象地把处于“打而不取”战略之下的金马诸岛称为套住美台的“绞索”,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个譬喻的恰当性。虽然说是“绞索”,蒋老先生却为自己有幸被吊在这绞索上而感到乐不可支。据说,在大陆方面炮击金门后,老蒋是全世界第一个为毛主席拍案叫好的人。
老蒋活了八十多年,大概就这一次出自真心地为毛主席叫过好,真是难得,让人不得不对他老人家坚持一个中国的信念感到敬佩。
这还只是第三次台海危机的结果的一部分。
危机之后,心理高度紧张的美国佬终于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之余,说不定甚至对毛主席产生了一种感激零涕的心理,于是立即向北京伸出了橄榄枝,表达了重开谈判的意愿。两国一拍即合,于是重建了定期的大使级会谈机制,增加了对话的管道。
此后的整个毛主席时代,虽然台海仍然不安定,美国仍然把中国视为敌人,中国也高喊要打倒美帝国主义、解放全人类,但中美之间没有再发生过直接的军事对峙,这却也是事实。
更有趣的是,美国国内舆论纷纷认为,美国政府为了两个“无用”的小岛而甘冒牺牲美国大兵乃至打世界大战的风险,实在是过于鲁莽。
迫于国内压力,杜勒斯国务卿只好转移注意力,公开把小跟班蒋介石骂了一顿:“你看你,凭你那点只配给共军当‘运输大队长’的狗屁水平,还搞什么‘反攻大陆’,差点给老夫惹出一身麻烦;这次台海危机,责任全在你。你给我听好了,以后不得再向美国要求什么‘反攻大陆’,只许守,不许攻,――否则你去喝西北风。”
蒋老先生为此一定非常难过,因为他竟然被毛主席假手美国佬赏了一耳光,真是的。这一耳光可能使他再也不愿意为毛主席拍案叫好,而且他后来确实似乎没有再次佩服过毛主席。
当年毛主席是巴不得美国的航母开过来,正好借此做大声势,甩开膀子大展纵横捭阖的手腕。
不过,毛主席对抗七艘美国航母的历史或许能够向今天证明:决定战争胜败的终极力量,来自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不仅仅是军事实力在唱一出血与火的独角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