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中央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成立了习近平任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半年来,习近平三次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第三次会议就财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等重大改革方案进行审议。
此后,官方媒体又披露习近平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身份主持会议,并解读称,设立财经领导小组正是“党抓中心工作”也即“党管经济”的具体要求和体现。
中国经济步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局部修整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开篇所述官方人士称,在诸多改革任务中,经济发展依旧是最重要的。在内外形势依旧复杂的格局下,总书记亲自挂帅有利于统一部署,同时为顽固领域的改革攻坚提供了保证。
宏观要稳,微观要活
中央和政府的创新型调控不仅引发关注热潮,其成果更是有目共睹。在2013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和下半年经济工作部署的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了“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努力实现三者有机统一”的新思路。
盘点今年上半年出台的诸多政策措施可发现,“定向”、“精准”成为宏观调控的新取向,“调控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其中,结构性减税、定向降准、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战略,强针对性的产业指导意见,不仅表明了中央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决心,也体现出政府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的积极变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培林分析,宏观要稳、微观要活的内涵是:三期叠加的背景下,通过谨慎的微调,去识别规律,识别新常态下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水平,进而为转型升级和消化前期刺激政策,提供一个稳定的宏观运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