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66
检修合约的价格往往让人咋舌。
据上述国家能源局调研内部资料显示,华能金陵电厂与GE公司签订的CSA合约于2007年11月生效,据悉,其2008年的CSA年度费用为3600万元。
华电戚墅堰电厂与GE公司签订了MMP合约,虽然可以按优惠价格从GE公司选购备件、部件修理、选择检修指导人员等。但小修仍需约1200万元,中修约5600万元。不仅如此,在考虑到燃机动静叶、护环、燃料喷嘴等部件经过数次小修后即寿命到期需购买新件,动、静叶在每次返厂修理时都有一定比例的报废率,则每台机组均摊到每年的新件补充费用还需另外增加2200万元。
上海临港燃机的修理费更加惊人,该电厂与西门子签订了燃机长期维修协议,全年修理费平均为1.2亿元,其中备品备件一般占合同总额的50%~60%,燃烧热通道部件返修费用约占20%~30%,人工费用约占10%~20%。据统计,2011年该电厂的修理费为1.8亿元,其中燃气轮机修理费占电厂修理费比重最大。
“目前,天然气发电厂的检修费用谈虎色变,但又无能为力。”华能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国产设备亟待突破
实际上,国外电气巨头垄断的还不止售后服务,最初的设备购置费用也因垄断而长期保持“价格稳定”。据悉,天然气发电厂的建造成本在3000多元/千瓦,虽然比煤电略低,但却长期保持在这一水平。
这与其他清洁能源设备在国产化后的迅速降价形成鲜明对比。
在风力发电机尚未大规模国产化时,GE等公司生产的风力发电机曾卖到七八千元/千瓦,但中国企业制造出自己的风电机组后,价格迅速跌至4000元/千瓦。与风电设备类似的情况还有太阳能电池板、光伏逆变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