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98
1937年7月17日上午,中国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正式发表《抗战宣言》,郑重宣布:“中国正在外求和平、内求统一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我们不能不应战。至于战争既开之后,则因为我们是弱国,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发表的《抗战宣言》正式拉开了伟大的全民族的抗战序幕。毛泽东同志指出:蒋介石7月17日在庐山发表的《抗战宣言》“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为国民党多年以来在对外问题上的第一次正确的宣言。”
“庐山谈话会”也因为《抗战宣言》的发表而载入史册。
一
1937年盛夏,熙熙攘攘的庐山显得比往年更加热闹。各风景点出现了很多胸佩“五老峰”徽章的学者名流,一群群记者跑前跑后,抓紧时机采访,照相机不停地闪动。原来,他们都是应邀前来出席“庐山谈话会”的代表,从全国各地来到庐山,交流对时局的看法,共商国事。
1931年日军占领东三省以来,得寸进尺,步步紧逼。国民政府却一再妥协求全,步步退让,几年来与日本分别签订了《塘沽协定》、《何梅协定》、《淞沪停战协定》,成立了“冀察政务委员会”。国民政府的妥协引起全国人民和部分国民党官兵的强烈不满。1933年5月,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在张家口组织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数月中重创日伪军,民心大振。国民政府不仅不予支持,反而出兵镇压,9月同盟军失败,吉鸿昌惨遭杀害。于此同时,国民党军队还对主张抗日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疯狂围剿。国民政府的行动进一步引起人民和部分国民党军队的反抗,1936年12月12日,西安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兵变。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积极从中调解,蒋介石被迫同意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日,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三中全会,提出为实行国共合作抗日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其中有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工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等重要内容。
1937年5月27日,蒋介石、汪精卫等大批党政军要员上了庐山,商讨抗日之事。为了广泛听取意见,国民党决定,以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汪精卫和国民政府行政院长蒋介石名义,邀请各党派、各民主团体、各界名人前来庐山召开“谈话会”。6月23日,张群以中政会秘书长名义,向全国各界名流正式发出请柬。柬文为:“敬启者:庐山夏日,景候清嘉,嘤鸣之求,匪伊朝夕。先生积学盛名,世所共仰。汪蒋二公,拟因暑季畅接光华,奉约高轩,一游牯岭。聆珠玉之谈吐,比金石之攻错。幸纡游山之驾,藉闻匡世之言。扫径以俟,欣伫何如。”被邀者计200余人,谈话日期定自7月15日至8月15日,分三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