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96
首先,武则天之所以撺掇高宗东幸洛阳、封禅嵩山,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她在东都掌控朝政,另一方面则是想利用旅途劳顿加剧高宗的病情。从长安一路颠簸到洛阳后,高宗的身体已经亮起了红灯。在此情况下,封禅嵩山事实上已经不太可能,也毫无意义了,可武则天还是不顾一切地怂恿高宗离开洛阳移驾奉天宫。假如武则天真的是为高宗身体着想,那她绝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让高宗承受鞍马劳顿之苦。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个理由—年龄不饶人。永淳二年,武则天已经59岁了。对她来讲,高宗虽然说早已病得一塌糊涂,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是病而不垮。如果不让他赶快垮掉,那么自己这辈子就只能充当幕后推手,永远没机会站到台前了。尤其是当李弘和李贤这两个难以调教的儿子被她一一摆平,与她唱对台戏的宰相班子也被她陆续换成自己的亲信之后,武则天对最高权力的渴望空前迫切。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为了早日从幕后走到台前,武则天就完全有可能暗中阻止良医对高宗的诊治。
当然,即便如此,也并不意味着武则天就是谋杀高宗的幕后黑手。严格来说,高宗早已在病魔的驱赶下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深渊了,武则天所做的,只不过是在最后时刻的一个助推动作而已。但仅仅是这个助推动作,也足以证明武则天内心的权力欲望早已扼杀了她对李治的感情。从这个意义上说,把武则天视为间接杀害高宗的凶手,并不冤枉。
尽管那个御医的医术确实高超,可短暂的复明对此刻的高宗来讲只能是一次回光返照。永淳二年十二月初四,高宗崩于东都洛阳。临终前,他留下遗命,由宰相裴炎辅佐朝政,同时留下了一份遗诏:“皇太子可于柩前即皇帝位,其服纪轻重,宜依汉制……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