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风云人物 >

热门推荐

揭秘明朝那些杀倭寇如草芥的牛人:真正的高手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89

  明晃晃的日本刀握在凶悍的倭寇手中,腐朽的卫所官军为之气夺,望风披靡。但不要以为中国人全是废柴——真正的高手都在草莽之中,下面来说几段畅快淋漓的故事,看看那些杀倭寇如草芥的牛人。

  1. 刀是好刀,人是凶人

  暴雨倾泻中,一辆汽车风驰电掣般咆哮而来。尼奥站在路中央纹丝不动,脸上依旧冷冰冰的,就在汽车即将撞上他的瞬间,他挥起手中的日本刀,雨点横飞中,汽车被一刀劈成两半……

  这是好莱坞科幻大片《黑客帝国》里的一幕。电影里的日本刀,斩汽车、斩僵尸、斩铁血战士,无坚不摧,俨然成为好莱坞大片第一利器。

  日本刀斩汽车是吹牛皮,斩断质量低劣的刀枪却毫不含糊。

  元军两次征日战役中,幸存回来的士兵都对锋利的日本刀印象深刻,称自己的刀枪很容易被砍断。

  明朝的官军同样对倭寇手中明晃晃的日本刀心存忌惮,戚继光记载道:“长刀,此自倭犯中国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光闪而前,我兵已夺气矣……遭之者身多两断。缘器利而双手使用,力重故也。”《倭变事略》中记载:“一贼出哨亭外,我兵攒枪刺之,贼斫一刀,十数枪齐折,兵皆徒手而奔一处。”


  明代大臣唐顺之作过一首《日本刀歌》:

  “有客赠我日本刀,鱼须作靶青绿绠,重重碧海浮渡来,身上龙文杂藻行。怅然提刀起四顾,白日高高天炯炯!毛发凛冽生鸡皮,坐失炎蒸日方永。闻到倭夷初铸成,几岁埋藏掷深井,日陶月炼火气尽,一片凝冰斗清冷。”

  日本小小岛国,如何制造出这么锋利的宝刀?这个疑问,连明代大科学家宋应星也回答不出:“(倭刀)不知用何锤法,中国未得其传。”明末的博物学家屈大均则有离奇的考证:“闻其国无论酋王鬼子,始生,即以镔铁百淬之溪中,岁凡十数炼,比及丁年,仅成三刀。其修短以人为度,长者五六尺,为上库刀;中者腰刀;短小者解腕刀。初冶时,杀牛马以享刀师,刀师卜日乃冶,以毒药入之,刀成埋诸地中,月以人马血浇祭,于是刀往往有神。其气色阴晴不定。每值风雨,跃跃欲出,有声,匣中铿然。”很明显,这个解释一半是道听途说,一半是中国传统铸剑方法的发挥。

  从理论上说,刀具要想锋利,就得硬,越硬越锋利,但过硬就容易折断,所以古代的刀剑制造者,往往穷尽一生研制,怎样使刀刃又锋利又不至于折断。日本刀在学术上叫做平面碎段复体暗光花纹刃,是用低温高炭钢,反复锻打淬火冶炼研磨而成,简而言之,经过刀匠一系列繁琐细致的加炭锤打、淬火、研磨,可以确保刀刃的硬度和韧性。当然,使用起来也需要很细致的保养工作。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