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风云人物 >

热门推荐

国难当头怎能忍辱偷生:北宋学生运动英雄陈东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73

  中国的青年学生,一向关心国家大事,坚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条,尽忠报国,死而后已,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机器。中国古代曾经发生过很多学生运动,对当时的时事起过重要的影响,宋朝的靖康学生运动(这里将“靖康学生运动”定义为宋钦宗即位之后陈东领导太学生的上书请杀“六贼”和东京保卫战时上书请愿要求起用李纲的一系列活动)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话题。

  一,宋朝的建立与武力的不振

  公元九六零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推翻了后周,建立了赵宋王朝。

  宋朝建立之后,在后周已经建立的对割据政权的优势的条件下,开始了统一中国的战争,在“先南后北”的正确战略下,宋太祖、宋太宗相继灭掉了南方的南唐、吴越、南汉、后蜀、南平、楚和北方的北汉,重新统一了中国。

  由于唐朝中期以来藩镇割据,战乱不止。在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代,拥有兵权的藩镇将领经常发动兵变,王朝更迭频繁。赵匡胤建立赵宋王朝后,为了消除这一弊病,以“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了石守信、王审琦等开国大将的兵权(相比刘邦杨坚等开国皇帝平定天下后对功臣的诛杀,这对于皇帝和武将来说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并进行军事改革,剥夺了高级将领的兵权,以文制武,并且军队经常进行轮换,成功的抑制了军人对政治的干预与兵变的发生,但是却造成了“兵无常将,将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军队的战斗力遭到严重削弱,导致宋朝武力一直不振,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长期处于劣势。

  另外,五代时期的野心家、沙陀人石晋塘为了能够称帝,割让长城以南的幽云十六州给契丹,使中原王朝失去了长城这一坚实屏障,在与契丹的斗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位置。宋太宗在统一中原与江南后乘胜北伐,期能收复幽云十六州,但两次进攻都遭遇惨败,再也不敢大举北伐。

  在景德二年(一一零五年)成功的挡住了辽的大举入侵并订立“澶渊之盟”后,宋朝的皇帝大都安于太平,醉生梦死,不图进取。

  宋神宗执政时期,在王安石的辅佐下,力图“剪灭西夏、契丹,恢复汉唐旧境”,进行了各项改革,在军事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保守势力太大,改革失败。此后在对西夏的战争中也不断失败,而且在保守派的压力下还割让河西七百里大好河山给辽。

  宋徽宗更是荒淫腐朽,沉湎于享乐,醉生于书画、道教、美女,任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