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风云人物 >

热门推荐

国难当头怎能忍辱偷生:北宋学生运动英雄陈东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73

蔡京、童贯、高俅等奸臣,巧取豪夺,闹得民怨沸腾,(当时有“泼了筒<童>,倒了菜<蔡>,便是人间好世界”的民谣)人民起义不断(如宋江、方腊等)。

  二,宋朝的开明政治与士大夫

  宋朝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异数——中国历史上结束战乱而统一的王朝,几乎都是短命王朝,秦(公元前二二一年到公元前而零六年,十五年)、西晋(公元二八零年到三一六年,三十六年)、隋(五八七年到六一八年,三十一年),只有宋朝(北宋九七九年灭北汉,实现统一,一一二七年亡于金,一百四十八年)是例外!三百多年的历史、十八位皇帝却没有一个暴君!不过更让人惊叹的是臣僚对皇帝的敢于劝谏与勇于顶撞,而皇帝对臣僚难得的宽容与尊重。

  宋人笔记《蓼花洲闲录》中,有这样一则记载:宋神宗因陕西方面对西夏用兵失利,迁怒于一个主管运粮的漕官。愤愤之下,亲自书写御批,命令中书处斩此人。转日,宰相蔡确率群臣上朝。神宗问:“昨日御批斩人,今已行否?”蔡确回答:“为臣我正想向陛下奏告此事。”神宗闻言不悦:“又有何疑?”蔡确回答:“祖宗以来,未曾杀士人,臣等不欲陛下开此先例。”神宗皇帝沉吟半晌,说:“那就把此人刺面,流放偏远恶地。”时任门下侍郎的章悖当廷接言:“如此,不如杀掉此人。”神宗奇怪,问:“卿何出此言?”章悖回答:“士可杀不可辱。”一句话激得神宗勃然大怒,声色俱厉道:“朕快意事一件也不得做!”龙颜雷霆之下,当朝的宰相群臣不仅没有震慑惶恐,顶嘴的章悖反而不咸不淡又回一句:“如此快意事,不做得也好。”神宗默然。(转载自梅毅《刀锋上的文明》)这样的情况,在号称民主的今天也是不多见的,而在“专制主义进一步强化”的宋朝,却只是极为普通的一件小事。

  宋太祖虽然出身行武,但是却开创了一个十分宽松、开明的政治制度。据史载,宋太祖立国之后,曾在太庙里刻下祖训,此训只有皇帝本人在祭祀太庙时,由一个不识字的太监引导到太祖誓碑前背诵。开封城破之日,有好奇者跑到太庙时方知其上的内容: “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宋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元年四月丁亥)

  宋太祖吸取唐中期以来武将拥兵自重导致天下战乱不已的教训,采取了“崇文抑武”的策略,宋太祖曾言:“宰相须用读书人!”在用人策略上一直重用文人。虽然这样造成了前面所述的宋朝武力不振的危险局面,但是成功的调动了文人士大夫的参政热情,庙堂之上,君臣争论不已;江湖之中,书生指点江山。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