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87
1976年1月9日,北京医院的小会议室里,接到通知的干部们排队来向周总理遗体告别。由于“四人帮”控制着不能扩大周总理逝世的影响,安静的队伍慢慢向前移动,从小会议室一直排到医院门口。周巍峙与王昆的小儿子周八月则在医院门口,哭着求警卫放他进去,最后看一眼自己的“周伯伯”。头一天,当街上哀乐开始盘旋的时候,正在家里的周巍峙和王昆夫妇抱头痛哭。总理病重的消息一直对老百姓严格保密,周巍峙夫妇通过朋友得知总理身体不好,“虽然有精神准备,但是一听到哀乐,那种悲伤的情感止不住啊”。
到了遗体前一看,总理“脸是黑的,满脸老人斑,那么瘦”,周巍峙说他双腿一下子软了,“总理他走得这样惨,过去他跟我们讲了那么多豪情壮志,现在都没了。我想,若不是‘文革’,总理不会走得这么快”。王昆则说她在总理逝世时哭了一个星期,“造反派也知道我哭得最伤心,天塌下来了,这一辈子也还不了清白了”。
看着形容枯槁的遗体,周巍峙不由得想起了第一次见到周恩来的样子,“两个对比太强烈了,那种儒雅和潇洒,让人不由得不亲近他”。
那是在1938年9~10月间,周恩来在太原商议抗战大计,曾做过李公朴秘书的周巍峙也从上海转移到太原。在上海参加救亡运动时,周巍峙听到过关于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宣传,“不过都是毛、周被扭曲的形象”。李公朴与山西军阀阎锡山那时共同办了“全民通讯社”,一共只有两个工作人员,周巍峙就负责与八路军在太原的办事处联系。“一次我去‘八办’,看到一个干部模样的人,站在防空洞上指挥大家转移进洞,避免敌人炮弹袭击。别人告诉我,这就是周副主席。当时我还暗暗纳闷,这就是‘大胡子’周副主席,胡子还没有蓄起来啊。”
不久太原形势告急,周恩来给各界干部做“武装保卫山西”的动员,一开口,“同志们啊——”,身为苏北人的周巍峙就被乡音感染了,“一下子情感上靠得很近”,“讲话时的那种激昂全是真情实感,非常有吸引力”。
一直做文艺工作的周巍峙真正与周恩来有近距离接触,是在1944年。前几年,已经加入八路军的周巍峙带领西北战地服务团在前线演出宣传,人们熟悉的诗人田间、作曲家李劫夫、电影导演凌子风、电影演员陈强都是“西战团”成员。在重庆领导抗日斗争的周恩来偶尔回延安进行汇报。等到1944年“西战团”回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经常和大家一起聊天,偶尔也一起跳舞。周恩来对话剧很有兴趣,常和周巍峙他们一起讨论剧本。“他在窑洞前坐个小凳,戴上眼镜就翻剧本”,和大家面对面接触时,“感觉他对人很诚恳,有什么说什么,在他面前完全没有拘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