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63
1964年1月11日,《解放军报》发表一篇回忆平津战役的文章,题为《围而不攻》。文中涉及傅作义,用语有些尖刻,显得对傅不够尊重。罗瑞卿读后,认为这不利于统一战线。他把秘书叫来说:“这篇文章很不策略。傅作义现在是我们政府的部长、国防委员会的副主席,这样去挖他的老底,他会认为团结他不是真诚的。事情已经过去15年了,有什么必要去触他的痛处呢?当然,这是历史事实,讲到这段历史时会提到他。《毛选》第四卷的注释是全面叙述了他的起义过程的,这篇只写了一面,什么‘赖以起家的心腹’‘王牌中的王牌’‘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等等。这样只会使他受刺激。这不仅是傅的问题,要与祖国和平统一联系起来看。对其他起义将领如程潜、董其武、陈明仁、陶峙岳,也要注意这个问题。”罗瑞卿让秘书把他的意见转告《解放军报》。13日,秘书邓汀向总政转达了罗瑞卿的意见。
1981年,解放军出版社编辑朱冬生在档案袋中看到了罗瑞卿1964年电话指示的记录稿,随后于3月间去请教时任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的姜思毅。姜1964年时是总政宣传部副部长,曾经看过罗瑞卿的电话指示稿。事情虽然过去17年,但姜思毅对此仍然记忆犹新。他对朱冬生说:“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罗瑞卿同志能站在党的统一战线的高度,客观地看待历史,对傅作义、陶峙岳、刘文辉等起义将领予以公正的评价和政治上刻意的保护,是不容易的。”
■晋察冀解放军初战告负,傅作义部成为劲敌
罗瑞卿说这番话之所以不容易,不仅因为傅作义是中共重要的团结对象,还因为傅是他在战场上的老对手。
事情要从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说起。
当时,罗瑞卿奉命撤出北平军调部返回晋察冀解放区。随后,毛泽东让他搭乘美军飞机到延安,并向他提出:晋察冀军区应首先出击平汉路,消灭一些弱敌,扫除敌一些据点,以和冀中解放区连成一片。
当罗瑞卿还在返回途中时,7月24日,聂荣臻致电中央军委:“如对大同城、平汉路、正太路同时动作,则不可能集中兵力,故建议:第一步先攻取大同……首先消灭应县、怀仁两点之敌……第二步待大同攻下后,杨得志、苏振华纵队……与杨成武纵队及陈正湘纵队同时挺进平汉路。第三步再向正太路进攻。”25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先取大同,再取平汉,再取正太,望即部署兵力,夺取应县、怀仁及大同。”罗瑞卿路过晋绥军区时从贺龙处得悉这一情况。8月1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聂荣臻等的电报,询问:“应县久攻不下,你们对攻大同把握如何?”“如大同久攻不下,其结果将如何,此种可能性应当估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