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风云人物 >

热门推荐

蒋经国加入苏共,因表现太好惊动斯大林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89

  1925年11月,这群年轻人在寒风凛冽中抵达冰天雪地的莫斯科中央车站。随后,全部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校方给蒋经国取了个俄罗斯名字——“尼古拉·维拉迪米洛维奇·伊利扎洛夫”。这个名字蒋经国一直用了12年。

  在网上可以找到蒋经国少年时的照片,方脸,短发。由于蒋介石管教很严,蒋经国脸上总有一缕拘谨的神态。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遗传的原因,蒋经国对政治有着天生的热情。早在上海读书时,他就在五卅运动中担任学生领袖,发动群众抗议日本帝国主义。学校当局以“思想危险、行为越轨”为由,将他开除。那年夏天,蒋经国又来到广东,探望身为黄埔军校校长的父亲蒋介石。在校园里,他遇见许多来自苏联的学生,感到“只有俄国人才是中国的真正朋友”。

  留苏的蒋经国积极参加学校的政治运动。尽管离开上海之前,蒋经国已经正式加入了国民党,可他更喜欢跟共产党员打交道,并且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俄共青年团。他写了一篇文章叫《革命必先革心》,鼓吹“在中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这一篇蒋经国留苏期间最早留下的文字记录,被莫斯科中山大学贴上布告栏《红墙》。校方十分欣赏这篇文章,将这位年仅15岁的作者拔擢为《红墙》的编辑。

  1926年春天,蒋经国所在的班级多了一位来自法国巴黎的插班生。这位插班生比蒋经国大5岁,来到莫斯科之前已在巴黎留学5年——他叫邓希贤,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后,被校方取了俄国名字伊凡·舍吉维奇。由于他爽朗活泼、爱说爱笑,富有组织能力和表达才能,得到了“小钢炮”的外号。

  蒋经国身材不高,邓小平比他还矮。两人因形体相似,倍觉亲近,交情一直不错,经常在黄昏时到莫斯科河边散步。蒋经国对邓小平在巴黎的经历很感兴趣,向他了解情况(蒋经国留学首选目标其实是法国,后来改变了主意)。邓小平就写了几篇文章,记录了他在巴黎勤工俭学的经历,交给蒋经国编辑的《红墙》发表。


蒋经国

  1927年,邓小平回国,受中国共产党派遣,到冯玉祥的国民联军所属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工作,任政治处处长、学校中共组织的书记。那时,正是中国局势大震荡的前夕。

  1930年,蒋经国曾有一次机会回国。那时,他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从军政大学毕业。校方在他的个人档案里如此评论:“非常聪明、忠诚,是全校最优秀的学生。”蒋经国的表现太好,以至于惊动了斯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