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风云人物 >

热门推荐

蒋经国加入苏共,因表现太好惊动斯大林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89

  蒋经国还在路上时,蒋介石就释放了在上海逮捕的苏联特工站站长“雅柯夫”。

  耐人寻味的是,蒋经国回国前,还最后一次向苏共中央投书表白忠于斯大林,同时秘密告发了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和工厂同事的“反党言行”。据称,当蒋经国从莫斯科乘火车途经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的时候,他的这些同事还赶到车站为他送行……

  1930年,蒋经国曾有一次机会回国。那时,他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从军政大学毕业。校方在他的个人档案里如此评论:“非常聪明、忠诚,是全校最优秀的学生。”蒋经国的表现太好,以至于惊动了斯大林。斯大林指示苏共中央有关部门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商议,准备把蒋经国派回中国,参加中共领导的红军。但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拒绝了斯大林的建议。

  小蒋终其一生的“赤化”烙印

  回到中国,并没有想象中父子相见、无语凝噎的动人场景。蒋介石甚至好几天没有召见这位12年没有谋面的长子。

  “你现在还是共产党员,而且还写信骂他,你必须先写信给他,向他报告,你已经不是共产党员,希望加入国民党”,对蒋介石心态一清二楚的陈立夫提出建议。

  于是,蒋经国写了封信,拜访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并请他转交蒋介石。吴稚晖向蒋介石转述了蒋经国在苏联的12年留学经历,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后,蒋介石被说服了,终于肯接见长子,安排在杭州市的国民政府主席别馆进行。一进门,蒋经国就向父亲跪下,三叩首。他以如此独特的方式,表达与过去12年彻底决裂的态度。

  蒋经国说到做到。一方面,在这之后,他不再是苏联共产党员“尼古拉”同志。相反,他以坚决的“反共”立场,出现在中国政坛。另一方面,不管是在书信还是在日记中,蒋经国都极少提及留苏经历,12年的风风雨雨被他封进了记忆,绝不轻易示人。

  但即使如此,12年留学苏联的经历,苏联政治、经济、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是他想忘就能忘的。甚至终其一生,蒋经国的为人行事,都带着深深的“赤化”烙印。

  1940年10月1日,江西赣州群乐大戏院内,刚刚年满30岁的蒋经国对着赣南十一县的县长、秘书、参议会议长、社会贤达等慷慨陈述其“三年计划”,“我们在三年之内,要办331个工厂,要开垦2万亩荒地,要办314个农场,要建筑995个农业示范区,要成立3000个合作社,要建筑6043个水利工程,要开辟321个果园,要建筑259个新校舍……”

  蒋经国要在3年内,将赣南建成一个“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屋住、人人有书读”的新社会。此时,离他受蒋介石任命,履新江西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一职不到4个月。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