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55
悉心抚养二子
令人惊异的事情又出现了。楚文王卒后的12年间,这个被掠夺的红颜,以未亡人自居,悉心抚养二子,抵制着文王弟弟子元的诱惑。彼时楚国内乱激烈,两个儿子,骨肉厮杀;王叔子元,控制宫廷。他没有文王的心胸和霸气,却以比文王更狂妄的姿态去撩拨息妫。为诱惑息妫,竟在她宫室旁修建了房舍,在里面摇铃铛、跳万舞;甚至公然住进王宫,百般挑逗。
这时的息妫若顺从王叔,亦不叫人意外。然而她没有。她的哭泣和抵制引发了楚国贵族对子元极大的不满,公元前664年,楚国平定“子元之乱”。
从此息妫的眼泪,只需为儿子流淌了。她的幼子熊恽,夺得王位,成为后来大名鼎鼎的楚成王。男人的戏又一次上演。息妫隐没于硝烟之后,成为楚宫里一缕先王的余音。而她的儿子,从此走上强盛楚国的路。
命似二月桃花随水流
息妫死后,葬在汉阳城外的桃花山上。后人在山麓建祠,四时奉祀,称为“桃花夫人庙”,至今仍为汉阳的名胜之一。唐代诗人杜牧途经汉阳时,曾到庙中凭吊,题诗道: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息亡身入楚王家,回看春风一面花;
感旧不言常掩泪,只应翻恨有荣华。
这首诗温柔敦厚地道出了千古艰难唯一死的况味。一个娇弱的女子,要保全自己丈夫的性命,就只有含垢忍辱地面对残酷的现实。而三年不言不语,就是对眼前的一切做了坚忍果敢的挑战与抗争。
然而,不仅是如此,该如何评说这个女人魅惑如桃花般的脸呢?她所坚持的竟然不是对息侯的忠贞,而是把这份忠贞留给了楚文王。也许在她的心底,那莫名其妙的息侯,早已不值得为之殉节。至于国破的忧伤,她用久久无言的青春,作为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