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51
骂人的词儿频频出现的文学作品大概只有《水浒传》和《红楼梦》,但这也不是能和今天的词汇量相比的,正史记载更不用提了。古今相同的一点就是骂人大多不是无缘无故的,很多时候人都是被逼急了或者因为有需要而故意去骂。《世说新语》中有一段说“张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钦佩此人小小年纪便如此机智之余又有些好笑——戏弄他的任何苦如此呢!惹毛了小孩儿也不是什么好事儿,结果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又有典故说司马懿要除掉曹爽,曹的谋臣桓范冒着生命危险给曹爽送信,可曹信了司马懿的鬼话没当回事儿,结果全家被斩。桓范受此牵连恼火无比,大骂曹爽“蠢如猪狗”,就是当今的人也不会觉得这话骂得很损,虽然确实比古人常用的“竖子”骂得凶,人家桓范可是冒着生命危险呢,不恼火才怪。
同时我们能发现,古人已经习惯于用动物来骂人了。从一方面来讲,这是人肯定人的价值的表现;从另一方面来讲,骂人用语愈加生活化,不似更早的人们,骂人的字词上文绉绉的,没有气势。为需要而去骂的例子也不少,且大多因为政治利益的缘故,远一些如孔明摇摇扇子动动嘴皮子骂死王朗,骂退曹操十万大军;弥衡击鼓骂曹又留下一段佳话。因为这种水平太高了,以至于我们把它们当作佳话来看。近一些的如唐朝徐敬业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