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50
导读:玄奘显然不是《西游记》中所描述的懦弱的唐僧,而是一位意志坚定、体魄强健和精力旺盛的强者,这样才能完成这次名传千古的旅行。
体魄强健的探险家
他显然不是《西游记》中所描述的懦弱的唐僧,而是一位意志坚定、体魄强健和精力旺盛的强者,这样才能完成这次名传千古的旅行。
一个让许多牛人崇拜的人,只有更牛。
在西方学界地位极高的考古学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斯坦因,是玄奘的铁杆“粉丝”,撇开他带走了大量敦煌文物不谈,他在1900年-1931年中进行了四次中亚考察,某种程度上是受到玄奘的感召,他最后一次怀揣《大唐西域记》到中亚考察时已经年近70岁;另一位玄奘的粉丝瑞典人斯文·赫定是世界级的著名探险家,1890年12月-1935年2月,先后5次进入中国,曾在冬天时独自一个人翻越大雪封山的萨雷阔勒岭,偷渡到俄国的郎库里帕米尔和莫尔加布过了一段时间,然后再偷偷翻越回来,只有一条右后腿绑着绷带的瘸腿狗陪伴。
这两个傲慢的强人在帕米尔高原上追寻玄奘东行路线时,时时向这位先行者致敬,因为他在1200多年前就已经做到了这一切,而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理解,这必须有无比坚强的意志力和行动力。玄奘显然具备这两点特质,与《西游记》中演绎的唐僧全然不同。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627年,誉满长安的佛学界年轻才俊玄奘决定西行印度,寻求佛法正解。他要孤身前往。出发之前,他先用种种苦难考验了自己一番,充分的行前准备足以说明玄奘行动力之强——周密的计划而不是冲动的行动,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至于意志力,他太具备了,当有人告诫他西路艰险时,他说:“不至婆罗门国,终不东归。纵死中途,非所悔也。”
今年,我们自西向东从霍罗格经瓦罕谷地,过昏驮多,沿帕米尔河至大帕米尔并穿越后,直抵雅尔特拱拜孜(Jart Gumbez),经吉什尔腊布特(Kizil-Rabat)至排依克山口塔吉克斯坦一侧,全程实地复原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侯杨方考证的玄奘东归境外帕米尔段路线。
在《大唐西域记》的记述中,多次提到东归穿越时称“葱岭”的帕米尔高原时“经危履险”。以一般商队的速度,跟随商队的玄奘横越帕米尔需要3个月的时间。他在春夏之交进入大帕米尔,天气尚寒,走完时正值初秋大雪封山前。他在穿越“波谜罗川”即大帕米尔时,看到的情景是“据两雪山间,故寒风凄劲,春夏飞雪,昼夜飘风。地碱卤,多砾石,播植不滋,草木稀少,遂致空荒,绝无人止”。这与我们所见所感别无二致。今年8月下旬经过大帕米尔时,天气瞬息变幻,时而阴云密布,时而细雨洒窗,时而冰雹急袭,寒风凄劲,在翻越海拔超过4500米的吉什尔腊布特山口时,已是满地积雪,冷得在车里还要加上羽绒服才足以御寒。我们不禁感慨自己还能躲在越野车的庇荫之下,玄奘则要完全肉身迎战这些自然界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