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历史解密 >

热门推荐

揭秘:蒋经国留苏期间三次回国请求都遭拒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18

  “四一二”事变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与苏联中断关系。7月,苏共中央将中山大学学生中的国民党员大部分遣返回国,留下的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一部分思想进步的国民党左派分子。蒋经国由于表现突出,更由于他的特殊身份,苏共中央决定把蒋经国留下来,并保送到列宁格勒的红军军政学校学习。并批准他为预备党员。

  蒋经国第一次回国的愿望,因为蒋介石背叛革命而未能实现。

  刚满15岁的蒋经国在父亲蒋介石的允许下,和另外一些青年到苏联留学,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这一去竟是整整12年,直到1937年才携妻带子返回祖国。这期间,蒋经国曾三次向苏联当局提出回国请求,前两次都未获批准。最后一次,由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中国共产党的协调下,蒋经国才实现了回国的愿望。

  多年后,蒋经国在回忆录中称当时谴责父亲的行为是迫于压力,如果不这么做,怕遭到斯大林等人的迫害,这话的可信度值得怀疑。而事实上,当时17岁的蒋经国,血气方刚,对共产主义学说接受较快,在红色教育的熏陶下,已是一位彻头彻尾的热血青年,对于政治的热情完全压倒了父子亲情。在这种心里状态下,大义灭亲是完全可能的。

  蒋经国在苏联的表现是蒋介石事先没有想到的。儿子出国的目的是想到“世界革命的圣地”——苏联学习先进的革命知识,而对于父亲来说,让15岁的儿子去社会主义国家留学,是有他的政治目的的。

  1924年国民党重新改组后,实行“联俄、联共、扶肋农工”的政策。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8月廖仲恺被刺,胡汉民被赶走,许崇智被解职,使蒋介石和汪精卫成为国民党内的首要人物,蒋介石当时的地位,由于他在支持联俄时得到鲍罗廷(原孙中山的苏联顾问)的拥护这一重要情节而得到加强。尽管当时国民党内有戴季陶等人的强烈反对,蒋介石还是标榜“以俄为师”、以“革命左派”自居,为继承孙中山的大政方针,他采取结纳苏联的立场,让儿子蒋经国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求学。

  蒋经国告别莫斯科,来到列宁格勒的红军军政学校学习。这时他的周围大多是苏联人,上课也不用翻译,待遇要比中山大学高,每月有四五十卢布零花钱。

  1930年5月,蒋经国以全班第一名成绩毕业,他第二次向当局提出回国请求,准备用自己所学的本领来帮红军打蒋介石。此时,正值蒋介石调集十万大军第一次围攻江西中央红军,当局对蒋经国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再一次拒绝他的要求。他又申请参加苏联红军,结果也被拒绝了。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