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历史解密 >

热门推荐

揭秘:蒋经国留苏期间三次回国请求都遭拒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18

  1930年6月,中共代表团派他到列宁大学(原中山大学)担任中国学生的助理指导,带领中国学生去外高加索、乌克兰等地参观。

  刚满15岁的蒋经国在父亲蒋介石的允许下,和另外一些青年到苏联留学,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这一去竟是整整12年,直到1937年才携妻带子返回祖国。这期间,蒋经国曾三次向苏联当局提出回国请求,前两次都未获批准。最后一次,由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中国共产党的协调下,蒋经国才实现了回国的愿望。

  在一次会议上,蒋经国口头上批评驻莫斯科代表团团长陈绍禹(王明),结果共产国际人员就让他带了一匹马和一些农具,下到莫斯科附近的石可夫村劳动。

  蒋经国曾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这段农村生活:“刚到村中的时候,因为我是外国人,没有一家肯借床铺给我,第一夜我就睡在教堂的车房里。”后来,“我所住的是一间草屋,每天吃的是洋芋艿、黑面包、盐三种食品,房间是由几十块木板搭成的,在牛间的旁边,我的床是由四块板二张木凳搁成的。”村民初见他时用一种挖苦的口气说:“你们是只知道吃面包,而不能做工的人。”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成绩来。到农村的第二天,他就下地耕田,接连耕了五天,得到农夫们的信任,后来又帮助村里解决不少难题,一个月后被村民选为农村苏维埃副主席。

  1932年10月,蒋经国被召回莫斯科待命。1933年春,王明又派蒋经国到条件极艰苦的阿尔泰金矿,掏金、挑柴。10月,蒋经国被分配到斯夫洛斯克的乌拉尔重型机械厂。开始,他干着修马路、抬机器、砍树伐木的苦力活,没过多久就升为技工,又由技工转为技师,因为他干活不怕吃苦,一年后晋升为副厂长,并担任工厂机关报的主编。

  在这里,蒋经国结识了俄罗斯姑娘芬娜。1935年3月15日,蒋经国25岁,芬娜19岁,在一个小小的宿舍里,他们举行了简朴的婚礼。一年后他们有了第一个儿子蒋孝文。

  在乌拉尔将近四年的生活里,蒋经国的生活与旅苏中国学生完全隔离,他的生活举止跟俄罗斯人没有两样,他与芬娜过着艰苦而又幸福的生活。对于何时能回国,已经不是他能决定了的。尽管他也很想回国,尤其是思念他的母亲,回想来苏联前到溪口与母亲告别时,毛福梅颠着小脚是送一程、哭一路,心中更是莫名的惆怅。他在一封信这样写道:“我没有一天不想吃一些我长久没有吃到的家里烧的菜。”此时,回国对他来说,似乎是很遥远的事。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