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野史秘闻 >

热门推荐

溥仪“九一八”叛国内幕:欲借日本力量完成复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80

  车队通过大同广场(今人民广场)后西行,8时15分到达杏花村顺天广场内郊祭场(今文化广场),这里用土垒起天坛,借以举行郊祭典礼,也就是告天即位古礼。

  溥仪为了这一天,甚至早就派人从北京偷偷将光绪帝的龙袍带到了长春。然而,日本人却一定要他穿“大元帅”礼服。争来争去,各让一步:祭天行礼时穿“龙袍”,礼毕换装,着“大元帅”礼服下坛返“宫”。

  8时30分开始举行祭天礼,溥仪身穿龙袍,从捧玺官手中接过国玺,交给司玉官,向神案三鞠躬,退下,即告礼成。

  而就是日本许可他穿戴清朝皇帝龙袍,举行登基祭天大礼,着实令他多了一番想入非非。

  当天中午又在勤民楼二楼正殿举行“登极大典”,将“满洲国”改为“满洲帝国”,溥仪登极为“满洲帝国皇帝”,改年号“康德”,“执政府”改为“宫内府”。


  野心勃勃

  组建自己的“护军”

  在与日本人的交往中,溥仪也深深地感到日本人的不可靠,想要复辟大清,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武装,筹划“十万精兵入中原”。

  为此,他私下出资派遣自己的亲信十余人包括他的弟弟溥杰,入日本陆军军官学校,研究军事战术,以备他日之用。再者,将自己的护军共300人,加强训练,全副武装并试图扩大。

  护军,原本就是溥仪的保镖。可是,溥仪来到长春后,这支伪满特殊部队的性质却发生了变化。因为溥仪心里也清楚,他要真正拿回在自己手上失去的清朝政权,就必须有自己的军队,而不是仅仅依靠狼子野心的日本关东军。扩大护军是他就此迈开的第一步。

  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期间回忆说:除了我由天津带来的十几名“保镖”之外,我还在当时从内蒙古、北京等处共招来约三百名青年,编成一支分三个队的所谓“护军”。不过这种编制和过去在北京“清宫”里的“护军”不同,并不是“皇宫警察”的性质,而是一种变相的陆军。不但拥有步枪、轻机之类的装备,就是教育训练等等,也都是按照正规陆军的方式施行。当时任伪“统领”的伪上校郭文林和三个伪少校队长,其中两个队长都是拿我的亲信来充当,并且还让我的心腹喽啰头目——伪执政警卫处处长佟济煦亲自管辖着这支伪部队……

  起初,日本人对溥仪身边的这几百名“保镖”并未在意,不过时间一久,狡猾的日本殖民者发现这些保镖成了他们控制溥仪的障碍,于是想方设法修补漏洞,扼制护军的发展。

  日本对伪满护军的种种限制,终于酿成了数年后的“大同公园事件”,给日本关东军提供了打击伪满护军的绝好借口,以中日军人冲突为由,解散了溥仪的护卫部队。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