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汽车 > 产业 >

热门推荐

他山之石看反垄断 零整比降低"聊胜于无"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39

  2014年7月开始,席卷中国汽车市场的反垄断调查风暴正在不断发酵,似乎远还没有停止的迹象。其实自2011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其实已经先后开出了11批反垄断罚单,涉及众多行业。我们不妨站在全行业的观点综合观察这场反垄断,看一看中国汽车市场上亿的消费者真的能够从中得到实惠。

  零整比降低只是聊胜于无

  表面上看,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次反垄断处罚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随着反垄断调查的不断深入,以宝马、奥迪、奔驰为首的豪华车阵营已经接连宣布下调其售后服务价格或是原装备件价格,进一步降低“零整比”。最早被点名的奔驰,早在7月初就正式对外宣布下调全系车型保养价格,降幅为37%至54%不等。而从9月1日开始,奔驰则再一次主动调整部分维修配件价格,涵盖全系车型,范围超过10000个配件,平均降幅达15%。

  奥迪方面,从8月1日起下调了国产车型的原装备件价格。以奥迪A6为例,该车型的“零整比”直接从411%降至291%,用户在使用和维修中付出的费用也将相应减少。在此之后,此前一直在反垄断调查中保持沉默的宝马也是从8月11日起下调了2000余件原厂零部件的批发价格,平均降幅达20%。

  8月20日,最新加入主动降价行列的还包括已经被发改委传唤约谈的日系品牌雷克萨斯。雷克萨斯中国宣布,从9月1日起下调部分零配件价格,总共涉及约15000件,平均降幅高达26%。其中,散热器总成下调35%、发动机总成、自动变速箱总成下调30%、空气囊总成下调25%。与此同时,捷豹路虎从9月1日起也对零部件进行了全面调价,涉及原装零部件10052种,平均降幅达20%。

  但从市场实际角度出发,多数厂商下调零配件价格却更像是应付反垄断的噱头,消费者很难得到任何实惠。

  某品牌经销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一辆车可能会拥有几十万个零配件,价格不可能全部下调,调整10000种左右只是其中很小的比例。而且从厂商给出的具体零配件来看,其中也只涉及对一些不太容易损坏的零配件进行了价格调整,例如发动机总成、变速箱、车架等,需要更换的几率很小,降价的实际意义聊胜于无。

  对此,搜狐汽车首席评论员贾新光认为,现在汽车行业造成垄断的主要原因是封闭的零配件认证及相应的供应体系,如果不能打破整车厂商在其中的支配地位,那么眼下的这种价格下探也可能只是车企的权宜之计。

  可想而知,反垄断对于重点打击的汽车零配件起到的效果都十分有限,那么其对于整车价格的影响则更是微乎其微。

  横向考量 反垄断无关降价

  其实,抛开近来才卷入反垄断风暴的汽车行业不谈,自2011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其实已经先后开出了11批反垄断罚单,行业涉及医药、电子、白酒、奶粉、黄金、旅游、眼镜片、保险、水泥等多个领域,罚金总额超过32亿人民币。与此同时,对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微软等知名企业的调查也一直在展开,只是最终结果还尚未公布。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