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汽车 > 产业 >

热门推荐

他山之石看反垄断 零整比降低"聊胜于无"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39

  具体到2013年以来,中国反垄断的调查和处罚结果包括:2013年1月4日,发改委对LG、三星、奇美等6家彩电企业处罚3.53亿元。2013年3月19日,发改委对茅台和五粮液处罚4.49亿元。2013年8月7日,发改委对美赞臣、多美滋、合生元、雅培、富仕兰和恒天然6家奶粉企业处罚6.69亿元。2013年,老凤祥、老庙、亚一、城隍珠宝、天宝龙凤5家金店因价格垄断被罚1009.37万元,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被罚50万元。2014年9月2日,发改委对浙江保险行业协会和23家省级保险企业处罚1.1亿元。以及2014年9月9日,发改委对吉林3家水泥企业开出1.14亿元罚单。

  但如此密集的处罚背后,消费者究竟得到了多少实惠,或许也可以让汽车行业的反垄断有所考量。

  以大多数消费者更为了解的白酒行业为例,一年前,中国白酒行业两大龙头茅台和五粮液因实施价格垄断共计被罚4.49亿元,其中茅台被罚2.47亿元,五粮液被罚2.02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所罚金额却仅仅是两家酒企上年度销售额的1%,对于销售额高达数百亿元的茅台和五粮液来说,犹如是隔靴搔痒,很难起到长期的震慑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发改委之所以对茅台和五粮液开出罚单,表面意义显然大于实质意义。而从去年开始,高端白酒行业不断的深度调整,实际上也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与发改委的罚款和企业的限价并无太大关系。“2013年以来茅台和五粮液等高端白酒价格一路走低只要是市场供求关系所致,降价是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国家层面反腐高压之下,供给过剩,需求严重萎缩,才是白酒行业下滑的主要原因。”

  与之相比,市场需求更为旺盛的奶粉行业则与汽车行业更为相似。最初,在发改委着手对奶粉企业价格反垄断调查之时,贝因美便率先宣布下调奶粉出厂价,随后其余多家奶粉企业也悉数跟进,以主动降价的姿态向政府及市场“示好”。但是在发改委举起反垄断大刀,开出当时反垄断史上最大罚单之后,很多选择配合性降价的奶粉企业很快就采取了采用新包装或是新配方的方式进行间接性涨价行为,等于6.69亿元的罚单最终变相转嫁给消费者来埋单。

  从今年的情形来看,在完成反垄断的降价之后,国内奶粉的价格,尤其是洋奶粉的价格依然很高。许多国外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在欧洲的价格也就9-15欧元,却在国内平均售价高达200-300元,这与进口车的问题如出一辙。相关人士认为:“国家对奶粉行业进行反垄断调查,能对一些扰乱市场秩序的企业起到震慑作用,但并不能解决奶粉行业其它深层次的价格问题。”

  因此,正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沈进军所说,反垄断行为最终的表现形式固然是价格,但是并不等于所有的价格都是由于涉嫌犯法形成的。国家发改委这次反垄断的最终目的还是鼓励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最后规范市场。到了那个时候,消费者才能真正的从中获益。与此同时,对于汽车领域反垄断工作的艰巨性、持续性也绝对不能低估。特别是那些对于价格垄断行为拒绝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执法部门也理应继续予以处罚,直至其纠正违法行为为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