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83
不二越、精工、捷太格特、NTN等4家日本轴承生产企业,则在2000年~2011年6月间在日本组织召开亚洲研究会,在上海组织召开出口市场会议,讨论亚洲地区及中国市场的轴承涨价方针、涨价时机和幅度,交流涨价实施情况。当事人在中国境内销售轴承时,依据亚洲研究会、出口市场会共同协商的价格或互相交换的涨价信息,实施了涨价行为。
发改委认定,这些企业的做法排除、限制了市场竞争,不正当地影响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及整车、轴承的价格,损害了下游制造商的合法权益和中国消费者利益,违反了中国《反垄断法》的规定。
事实上,日本的反垄断机构早在2010年和2011年就对这些企业进行了相关调查。其后,这些企业还向美国、欧盟等《反垄断法》实施较早、执法活跃、规定严格的反垄断机构“自首”。
“近一年多来反垄断所涉及的领域,都是曾在国际上被处罚过,或者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行业。”前述接近官方的人士介绍说,从《反垄断法》设立开始,几大部门已经展开不同角度的调查,最近进入调查成熟期,“调查内容包括不同时期的市场价格搜集,横纵对比,各环节流通过程和成本核算等其他可能涉及违规的多个方面”。
坦白从宽,鼓励举报
发改委此次对日本住友、精工等12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出的史上最大罚单,对汽车界造成了巨大冲击。但事实上,此次触碰中国《反垄断法》红线的多家日本零部件企业皆不是“初犯”。
例如,2000年~2011年期间,精工、不二越以及捷太格特旗下的光洋精工的高级管理人员曾在澳大利亚秘密协商,对轴承产品的价格进行操纵,后被当局重罚。
一家日系二级供应商大中华区总监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该企业是一家美资企业,之所以能进入日系供应体系,是因为该企业在某项技术上全球领先,而且在日本设有分公司拓展业务,日系车企采购一般由其日本总部同一规划,进入其供应链的非日系车企不多。
汽车分析师张志勇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不仅日本零部件企业之间紧密结盟,横向垄断抬高价格,日系整车和零配件企业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紧密”,对产品的输入和输出环节的把控都更为严格。
不过根据以往的案例,在本次反垄断风暴中,不排除有车企举报同行。在欧洲反垄断过程中,就曾出现过矢崎、住友和捷太格特因充当“举报者”,主动揭露了其他几家供应商的垄断内幕,而被免除了处罚。
多数国家的《反垄断法》规定,经营者主动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对该经营者的处罚,中国的《反垄断法》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