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汽车 > 产业 >

热门推荐

奥迪受困反垄断等三重门 中国第一官车终结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84

  从增幅来看,今年上半年二线豪车品牌要比ABB的表现更为可圈可点。英菲尼迪销售13964辆,同比增长130%,是增长速度最快的豪车品牌;凯迪拉克销售33760辆,同比增长71.7%;捷豹路虎销售63479辆,同比增长48.5%;沃尔沃销售38600辆,同比增长34.3%;雷克萨斯销售39300辆,同比增长31.2%;讴歌销售2283 辆,同比增长78.2%。

  奥迪长期称霸中国豪车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消费者缺乏可供选择的品牌和车型。现在这种局面已一去不复返了。众多的二线品牌为中国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共同构成生机勃勃的豪车消费局面。虽然他们目前的销量在奥迪面前不值一提,但单个发展空间更大,后劲更足。如果把二线豪车阵营看作一个整体,他们对奥迪的冲击,绝不亚于奥迪的主要竞争对手宝马和奔驰。

  在二线豪车品牌的发展中,不得不着重单独提一下情况特殊的红旗和沃尔沃。因为奥迪退出政府采购市场后,将主要由这两个品牌来取代。红旗是一汽推出的自主品牌,承载了十三亿中国人的汽车强国梦。在政府采购方面,所有奥迪具备的优势资源,将由红旗来继承和发扬光大。红旗能否成为“国产奥迪”,我们现在还不能下定论,但一汽肯定是在往这个方向努力。所以,业内对红旗日后发展普遍看好。

  在性价比上,沃尔沃与奥迪是有一拼的,甚至在安全方面的口碑,沃尔沃是有过之无不及的。被吉利收购,沃尔沃作为唯一有外资血统的豪车品牌跻身政府采购名录。这对沃尔沃在中国发展的推动,有着非凡意义。成功取代奥迪进入政府采购名录,类似打通了沃尔沃在中国市场上的“任督”二脉。

  反垄断调查:

  奥迪面临的新课题

  反垄断调查是外资品牌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在此之前,他们在中国发展,享受最惠国待遇,政府对其逐步垄断的现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但现在不一样了,在WTO体制下,出于维护国家和行业利益需要,欧美对中国企业不时祭出反垄断大旗,让中国企业损失惨重。

  最近,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对国内汽车行业进行反垄断调查,连续约谈了奥迪、捷豹路虎、奔驰等外资汽车企业负责人,向他们发出了启动反垄断调查的明确信号。上海市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则是直接动手,对上海奔驰办事处进行了突击调查。反垄断调查成为豪车们不得不降低价格的直接原因。

  利用垄断操纵价格是这些掌握核心知识产权的外资品牌的市场利器和攫金手段,这让汽车产业链和消费者颇有微词。

  拿豪车在中美市场的价格对比,结果触目惊心,让人感觉豪车们对中国消费者的无情痛宰:一款保时捷卡宴3.0T美国售价30.21万元,在中国售价90.20万元;一款奥迪Q7 3.0T美国售价46万元,到中国售价90.28万元;一辆奔驰GL350美国售价39.06万元,中国售价103.80万元;一辆宝马X5 XDRIVE50I美国售价44.26万元,中国售价202万元;一款路虎揽胜运动版5.0V8美国售价57.28万元,中国售价198万元。一位消费者表示,豪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价格策略与赤裸裸的抢钱行为没什么区别,让他难以忍受,但又只好无奈接受。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