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41
3 月30 日,周日。阿里巴巴弃港取美,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于接受《信报》访问时,力撑香港证监会在同股同权原则上寸步不让。香港不为千亿元“世纪大单”牺牲企管质素,予外界坚守底线有所不为的良好印象。然而,在争取企业以香港为上市首选地与企业管治之间,决策者是否每次皆能“择善固执”?
消息传来,2010 年1 月起在港挂牌的俄铝,去年净亏32 亿美元(约250 亿港元),创下2008 年金融海啸狂亏60 亿美元以来最大亏损额。俄铝管理层承认,集团濒临无力偿债边缘,已请求债权人同意延期还款。负责俄铝审计工作的毕马威亦在公司财务报表中加入“必须特别注意集团盈利状况”的声明,足证俄铝上市四年,债务问题不仅丝毫没有改善,形势较初在港上市时更严峻。
债务问题变本加厉
当局在处理上市申请时,如何于招股生意与企业管治之间求取平衡、在原则问题上能否做到贯彻始终,作为公众投资者,大有一问的必要。监管者的责任是确保申请上市企业的管治水平和其他条件符合最起码要求,公司挂牌后投资者是亏是赚,负责审批的机构无能为力,关键是决策者在争取香港成为全球企业上市首选地与捍卫投资者利益之间,怎样取舍抉择。这里以再度深陷财困的俄铝作切入点,一探香港有多“择善固执”。
俄铝来港上市,从一开始便充满争议性,那非但由于集团2008 年狂蚀60 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在大股东欧柏嘉(Oleg Deripaska)领军下,俄铝扩张过度负债累累,金融海啸爆发后水浸眼眉,急于上市集资还债。
从2009 年11 月至2010 年1 月集团正式挂牌,港交所先后三次就俄铝上市展开聆讯,随着集团跟72 家国际债权银行及四名俄罗斯债主达成涉资近150 亿美元(逾千亿港元)的债务重组,俄铝IPO 始水到渠成,此后虽不断传出欧柏嘉不满股份在港交投平淡,有意转往莫斯科挂牌,但香港作为俄铝第一上市地的角色迄今未变。公众不妨以俄铝为立足点,一窥香港在争取资源企业挂牌与维护投资者利益之间,是否都像应对阿里巴巴上市申请一样,坚守原则“择善”而为。
俄铝上市争议不绝
从申请获批前的密集式聆讯可见,十万火急集资偿债的俄铝固然锲而不舍,渴望分散上市公司地域以减少依赖内地企业的港交所,在早知俄铝身负巨债且涉及外界难以掌握的政经风险下,并不拒绝集团的上市申请,只不断要求对方厘清疑点和回复委员会提问;俄铝为增强当局信心,聆讯期间更高调委任如今看来也许所托非人的前商交所主席张震远出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另一独立非执董为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审批过程虽一波三折,但香港借俄铝这家全球最大铝材商上市,吸引五湖四海资源企业来港挂牌的心愿,跟俄铝急于集资一样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