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军事 > 军史漫话 >

热门推荐

西汉与匈奴初次交锋:汉高祖被匈奴铁骑围困白登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61

 再回古战场

    明清间顾祖禹在他的历史地理学著作《读史方舆纪要》中,这样论述山西地理形势:山西“东据太行,南通怀孟(河南沁阳、孟县),西薄(逼近)于河,北边沙漠”,“表里山河,最为完固”,占据着一个“拊天下之背而扼其吭(咽喉)”的位置,所以,“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

    具体来说,山西不但是中原王朝的北方屏障和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主要通道,也是动乱时雄主逐鹿中原的起点和跳板,即使实力不足以争霸天下,山西因其完固的地理环境,仍然可以在此偏安数十年。于是,进可居高而攻,退可据险而守,从春秋战国一直到近现代,从来没有哪一个有志于天下的统帅会坐视山西控于他人而不顾。顾祖禹引述唐太宗平刘武周叛乱的例子说:“卧榻之旁,不可以假他人耳。”如果用“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的俗语来套用,可以用“天下若安晋必安,天下已乱晋或安”来形容。

 因为有这样的重要的地理位置,山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军事和战争的遗物遗迹---小到箭镞、刀枪、矛戈、火炮,大到烽燧、古堡、关隘、长城---在山西由北至南随处可见,它们或在博物馆里沉睡着,或在田野荒漠矗立着,让人想象久远以前的惨烈……

    山西大学靳生禾教授说,战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有着双方最高决策层的智慧和智谋,饱和着双方将帅的军事才华,和艺术一样,战争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但有时候,我们会忽略战争的另一样要素---战场。那是战争的发生地,将士浴血的场所,所有的纷争最终会在那里做出一个决断。只是当烽火熄灭,硝烟散去,战死者的白骨渐渐被掩埋,碧血染过的土地上依旧会有草木生长,曾经的惨烈似乎变成一场不太确切的噩梦,再慢慢被我们忘却。以至到现在,说起某一次战役,我们只是记住了某年某月某日,某与某战……这样一些字句,但到底在哪儿发生,在哪儿结束,我们已经不能肯定。

    山西大学的靳生禾和太原师范学院的谢鸿喜两位教授,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通过史料钩沉、田野考察开始对山西境内的古战场进行研究探寻。他们说,山西境内,有明确记载的战争就发生过880多次,古战场分布在全省220余处。其中,规模颇大或对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有20多次。这十多年来,他们已陆续发表古战场考察报告近20篇篇,廓清了困扰史学界多年的许多历史谜团。

    从今天开始,本报《厚重山西》版开始的“山西古战场”这一专题报道,就将在两位学者的指引下,通过考古证实历史,通过遗迹讲述故事,并带着我们一起回到金戈铁马的岁月,回到旌旗狼烟的古战场。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