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48
30年前,以色列大举入侵黎巴嫩,企图驱逐该国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叙利亚驻军。这场战争过后,世人只记住了以色列空军在贝卡谷地以“85:0”的神奇战绩大败叙利亚空军,而激烈的地面战斗却被忽视了。其实,在贝鲁特的争夺战中,巴解游击队与武装到牙齿的以色列坦克部队展开斗智斗勇的搏杀,其作战艺术至今仍有相当启示。最近,英国《军事画刊》为我们揭开了那场战斗的内幕。
作战背景
1982年,接二连三的战争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英国和阿根廷为了南半球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打得你死我活;阿拉伯沙漠中,伊朗和伊拉克也厮杀得难解难分。此时,视黎巴嫩境内的巴解武装和叙利亚驻军为眼中钉的以色列则打算一劳永逸地解决“卧榻之侧”的大患。
6月3日,一群巴解刺客暗杀以色列驻英国大使未遂,以色列国防部长阿里尔·沙龙很快促成内阁批准“加利利和平”行动,出兵黎巴嫩,拉开了第五次中东战争的序幕。
以军决心依靠强大的空军和地面装甲兵力量,在野外粉碎巴解和叙军主力,沙龙甚至憧憬着“96个小时打到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从6月6日以军开进南黎巴嫩算起,在最初的96小时里,以军如同钟表上的指针,按计划准时推进,特别是6月9日以色列空军在贝卡谷地成功摧毁叙利亚空军75%的战机,并打掉叙军两年前部署的所有“萨姆”地对空导弹,掌握了对黎巴嫩全境的制空权,使得以军地面部队更加有恃无恐地向贝鲁特急进,而那里正是巴解武装总部所在地。
有“中东的巴黎”之称的贝鲁特曾吸引过全世界的游客和商人,但自从1975年黎巴嫩内战爆发后,该国基督教民兵便与巴解组织分别控制贝鲁特东区和西区,长达10英里的“绿线”将贝鲁特一分为二,各派武装修建的掩体和后勤仓库散布在整个城市。巴解总部设在贝鲁特西区的法克哈尼街,这里街道狭窄,大型军用车辆无法通行,几栋超过14层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能抵御大当量炸弹,巴解还在许多大楼的地下室里储存了武器和食品,附近的体育场也被巴解改造成弹药仓库和训练中心。贝鲁特国际机场和几个难民营位于城市南部边缘,难民营内居住着约20万巴勒斯坦难民。
宣誓战斗到底的1.6万名巴解武装人员计划重点保护巴解总部和3个难民营,他们有40辆T-34坦克、30辆BRDM-2装甲车、70门陈旧的高射炮和24门BM-21火箭炮。巴解战士隐蔽在西区的上千座建筑内,并到处埋地雷,设陷阱。
作战开始
在野战中打得顺风顺水的以军,开到贝鲁特市郊才发现那里的地形确实不适合自己,原因很简单--对手都藏在建筑物和居民点里。起初,以军采取“敲山震虎”的方式,定期向被围的贝鲁特西区进行炮击和空袭,试图逼迫巴解组织撤离,但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发誓“宁可埋进贝鲁特坟墓也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