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92
这是一支和党的生日同为一天、被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定位为战略导弹部队的年轻兵种。这支年轻兵种,在普通人甚至是媒体眼中,是神秘而让人惊叹的。一直以来,人们谈论、描述这支兵种,要么是问号,要么是感叹号。
人们好奇于这支兵种的神秘。他们总是穿行于人迹罕至的荒原密林之间,部是默默无闻地将一枚枚惊天神剑送上天空。人们也惊叹于它的每一次惊天动地的出场现“亮剑”。
从卢沟桥的第一片营地,到巍巍群山中的第一座发射竖井;从大漠戈壁的第一朵蘑菇云,到东海演习的第一次初试锋芒;从苍茫秘密的大莽林,到国庆大阅兵的骄傲出场……40年风雨兼程,这支年轻的部队已铸造成为一支核常兼备、射程衔接、威力和效能明显增强的军事力量体系。
从1966年7月1日诞生那天起,这支部队便有了自己的神圣使命和壮丽征途。今天,在这壮丽征途上,第二炮兵一路带着掌声和喝彩走了40年,并将继续走向属于它、也属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梦想和未来。
1966年7月1日,经毛泽东主席批准,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人民解放军序列中一支年轻的兵种——第二炮兵正式组建。作为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的名字本身便暗示着它最初战略性保密的需要。事实上,这支被中国军方一直视为核心军事秘密的战略导弹部队,曾一度在中国的大山密林深处秘密练剑十数载,直到1984年10月在北京长安街国庆大阅兵的分列式上的横空出世。
“一个沉睡的东方巨龙醒了。”当年那一刻,《泰晤士报》的一名记者飞速地写下这句话。这家老牌的权威媒体当日所用的字句,应该是全世界彼时心情的写照:“在决定世界事务时,不得不要考虑战略导弹部队的存在。”
这的确是一个“不得不要考虑的存在”。又一个12年轮回之后,这支战略导弹部队再次刷新了世界对于它的认识:1996年3月,在东南沿海进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诸军兵种联合演习中,4枚地对地导弹准时起飞,准确落在预定海域。
紧接着3年之后的世纪大阅兵仪式上,还是在北京长安街,战略导弹再一次向世界精彩“亮剑”。那一次,人们发现,和15年前的那次阅兵相比,中国的战略导弹“个头变小了”。外国军事评论家称:这由大到小的变化,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现代化建设和质量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
这样的“历史性进展”被第二炮兵的将军们称之为“进军现代化的历史性跨越”。无数默默无闻的官兵为这一目标,行走在这40年的壮丽征途上。他们每一个前进的步伐,都有着这支部队所先天独有的特殊使命和战略意义。正因为有这个前提,他们的征途无时不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目光关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