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14
1951年,台北圆山,“太原五百完人成仁招魂冢”在这里落成,蒋介石赠“民族正气”、蒋经国赠“齐烈流芳”匾额,阎锡山题“先我而死”的冢匾并撰写了碑文和祭文。这座招魂冢纪念的是国共内战期间自杀于太原的阎锡山部下,在这份多达五百人名单里,排在第四位的是阎锡山的堂妹,她的名字叫阎慧卿。
新民街,一条并不宽阔一眼就可以看到头的街道,相对于市中心其它地方的熙熙攘攘,这里倒是有着几分闹市里难得的静谧,静得让人们已经忘却这里隐藏着曾经成为阎锡山家族公馆的东花园。穿过弯曲狭窄的巷道,我们找到了东花园的大门,当年,阎慧卿就曾经生活在这里,如今,浮华已逝,这座中式传统院落一部分成为山西省军区的老干部活动中心,一部分则成为老将军安渡晚年的寓所。巧合的是,其中一位老将军,是当年太原战役的师级指挥员,正是那场战役,终结了东花园做为阎公馆的历史。在山西的民国历史上,阎慧卿是为数不多的知名女性,她粗通文墨,善于察颜观色,有过两次不幸的婚姻,人们通常称她为“五妹子”或“五姑娘”。做为阎锡山的堂妹,阎慧卿先后挂名担任过“战时儿童保育会山西分会”主任、“太原慈惠医院”院长、“国大代表”等职务。对于年长27岁的堂兄,阎慧卿比旁人更了解他的脾气和生活习惯,因而在堂嫂徐竹青负气出走之后,与侍从参谋们一起长年照顾阎锡山的衣食起居。
对于阎慧卿和阎锡山的关系,在山西民间有过很多传言和猜测,关于阎锡山的著作和电视剧,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要提到她,有的暗示了某种特殊关系的存在,有的更是言之凿凿地予以确定。这种传言从何而来呢?民间的飞短流长已经无从考究,白纸黑字追本溯源,似乎最早出自于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出版的《戴笠其人》,署名作者是1974年才被释放的原军统特务文强,但文中的当事人之一乔家才后来撰文对包括阎慧卿在内的诸多内容予以驳斥,再后来,又有人说其实那篇回忆录并非出自文强之手,只是挂名而已。其实,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的细枝末节,最有发言权、最有资格评论的恐怕还是他们身边的人,阎锡山的一位侍从秘书在40年后发表了一篇名为《阎幕琐记》的文章,这篇文章不仅从实质上否定了那些不实的流言,同时也还原了五姑娘的真实面目:“一般极少同人来往,她实际上是一个家庭主妇型的妇女,不是政治上的活跃人物”。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侍从秘书,就是著名的民主人士、后来的山西省人大副主任李蓼源先生。此后的二十年余年,又有一些学者在他们的著作中对那些流言作出了澄清,例如王振华先生的《阎锡山传》、苗旭宏先生的《阎锡山与五妹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