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军事 > 军史漫话 >

热门推荐

甲午战争时满清临时抱佛脚:希望从智利购买军舰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80

  甲午战争前,除了北洋与广东以外,中国沿海的近代化海军舰队还有南洋水师与福建船政水师,其中福建船政水师经过中法马江一战,元气大伤,基本无能力应援北洋,而受南洋通商大臣节制,属于湘军系统的南洋水师,尽管实力较强,拥有大型巡洋舰10余艘,但囿于地域、派系之见,始终没有北上支援淮系。战前,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曾请示李鸿章,提议商调南洋军舰北上,对个中利害心知肚明的李鸿章深知绝无可能,碍于脸面,复函称南洋军舰太弱不足一战而作罢。到了甲午战争爆发,北方形势一发不可收拾时,清政府中枢直接出面,光绪帝数度严旨催调南洋军舰,结果均被两江一一托词抗拒不遵,因而当时有人形容甲午战争为北洋以一隅之力搏日本一国。

1.jpg

智利海军“白郎古·恩卡拉达”巡洋舰在当时的世界可谓是非常先进的军舰

    深知内调援军绝无可能,李鸿章在甲午战前就数度上奏,请求为北洋海军添购快船快炮,然而皆无下文,直至丰岛海战爆发,大战临头,清政府中枢才真正开始过问此事。为寻购新式军舰,李鸿章主要委托了驻英公使龚照瑗与驻德公使许景澄在欧洲办理,1894年8月2日,是甲午中日互相宣战后的第2天,也是李鸿章开战以来最繁忙的日子,先是下午3点,李鸿章致电总理衙门,报告了驻英公使龚照瑗在英国寻找到的1艘代售巡洋舰,“龚使来电:现觅一快轮,与前觅价伍万伍千镑船同,一钟行二十六迈多,炮四,少价伍千镑,包送大沽,惟水脚不资,要否订?……查倭恃有新式快船,每钟行廿三迈,我海军前购快船,每钟行至快不过十三、四迈,皆系旧式,又乏快炮,常虑不敌。兹龚电有现成新式出售,价非甚昂,包送大沽,尤济急需,祈速商海署、户部,准令购办为感,候速复,鸿”,战时的电报里仿佛也充满了风风火火的战争气息。

    大出李鸿章意料的是,当天晚上9点就得到了总理衙门的回复,电报中称经过与海军衙门和户部会商,同意共同拨款200万两银给北洋购买新军舰,但是要求北洋就新军舰的售价、到华交货日期查明后再详细报告,虽然仍是一派官文作风,但已经显出了和平年代万万不可能出现的工作效率。接获难得的经费许可,李鸿章立刻电告龚照瑗,询问军舰的确切报价和交货时间。

    然而就当李鸿章寄往英国的电报刚刚发出,天津直隶总督衙门又收到一封来自总理衙门的电报,与上封不同,这次的电报显得风急火燎,明确提出“快船拟订四艘,海、户部共拨二百万两”,异乎寻常地是,之后竟然体贴地问了一句“价值敷否?”,而且一改上封的命令,“船式、炮位及放洋交银日期,悉由尊处订定”,将大权完全交给北洋裁夺,只要尽快将军舰买回来就行,字里行间,已显得方寸大乱。这次的电报显然是已经得到了光绪帝的旨意,2天之后这封电报又改用正式的谕旨形式颁发给李鸿章。8月7日,似乎为了弥补上次显得慌乱的命令,光绪帝密谕军机大臣与沿海督抚,不顾以往北洋屡次奏请购买船炮的事实,而将所有责任完全推给李鸿章,“……我之海军,船械不足,训练无实。李鸿章未能远虑及此,预为防范,疏慢之咎,实所难辞……”,在封建专制时代,君主是永远没有错误的。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