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82
中华民国正处于中国历史的转型时期,传统权威丧失,社会动荡,军阀割据,军人专政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特征。地方军阀集团与军事实力派人物与政治团体、国家的关系,他们如何转型,是研究那个时期历史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以朱培德与滇军为个案研究,观察地方军事实力派的兴衰。滇军是有鲜明特色的地方军事集团,朱培德在地方军事实力派中也是个异数。学术界关于滇军的研究较多,有影响的成果包括谢本书的《民国劲旅 滇军风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美国Donald S. Sutton的《省军与中国的共和制度:滇军,1905-1925》(Provincial Militarism and the Chinese Republic: the Yunnan Army,1905-1925,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等,关于滇军人物的研究以唐继尧、龙云为多,如谢本书的《唐继尧评传》(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杨维真的《唐继尧与西南政局》(台北:台湾学生出版社1994年)、江南著《龙云传》(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等。目前对朱培德的研究成果较少,只有几篇论文,也不是正面论述朱与滇军关系的,故本文在此方面进行探讨,就教于学界。
一
滇军的形成与近代中国局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十九世纪末,清政府为了应付边疆的危机,在云南建立新军,开办武备学堂培养军事人才。1907年9月创办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在规模、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堪称全国一流,对日后云南乃至全国的政治、军事影响甚大。有人认为:“云南讲武堂之声誉昭著,不亚于日本之士官、保定之军官学校。”滇军早期的大部分军官出自讲武堂。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云南的革命党人积极响应,随即发动云南昆明起义,建立了以蔡锷为都督的革命政权。然而,继孙中山之后掌握国家大权的袁世凯倒行逆施,云南成为反袁重镇,蔡锷等成立了护国军政府,决定以护国军的名义出师。1916年元旦,护国军政府发布讨袁檄文,护国军誓师后即分路出发。
护国军进行的反袁斗争获得全国人民的支持,进军顺利,“滇军”一词也逐渐形成。1916年5月,作为领导反袁独立各省联合的统一政权机关的“护国军军务院”成立,以滇籍唐继尧为首领,决定由滇、桂、粤军共同北伐,滇系声势大振。不久袁世凯北京毙命,但护国军认为北京政府中还有帝制余孽把持,决议北伐军仍然出发,在广西广东一带与地方军阀作战,并进占广东。云南护国第二军改编为驻粤滇军,与从云南出发时相比,滇军人数大有增加,武器质量也有较大改观。但在经费与生活方面,却不能如人意,官兵饱受饥寒交迫之苦。云南都督唐继尧也害怕负担巨额军饷,拒绝驻外滇军返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