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军事 > 军史漫话 >

热门推荐

台湾之战:一万黑旗军血战五万日寇|||台湾之战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65

    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1895年,战败后清朝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最主要的内容和最严重的后果之一,是将我国的台湾省,包括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侵略者,由此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激起3场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全国性的反割台斗争。刘永福作为台湾防务帮办,毅然挑起保台抗日的重担,给予侵台日军以沉重的打击。虽然刘永福最终没能完成时代所赋予的保台抗日历史使命,但是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刘永福在反割台斗争中的积极作用,所以本文试图对刘永福在反割台斗争中的作用做一番客观全面的考察。

    一、反割台斗争之前的刘永福

1.jpg

阵亡的黑旗军

 刘永福(1837-1917),清末爱国将领,字渊亭,本名义。刘永福出生于广东钦州县古森洞小峰乡(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自治县)一普通农民家中,其祖上世代以农为生。刘永福成长的年代,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社会震荡的年代。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顿时间,厦门失守,广东告急,浙东沦陷。1842年,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屈辱的卖国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签定。自此,中国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庄严宣告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后,太平军在江口附近之牛排岭、屈甲洲大败清军,然后挥戈北上,攻桂林、长沙,北取武昌,又沿江东下,一举攻占南京,定为天京。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进军的推动下,遍及广西全境的天地会武装起义也迅猛的向前发展起来,刘永福也就是当时广西天地会起义中的一员著名的将领。刘永福最早投奔的是天地会旗头郑三的起义队伍,是山寨式的小股武装。而后,他离开郑三,投奔了吴二的起义队伍,吴二由于他没有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采用流寇式的作战方式很快被清军击败。此后,刘永福又先后投奔王士林起义军,黄思宏起义军,吴亚终起义军等。在长期的斗争中刘永福迅速的成长起来,他意识到没有自己的队伍,没有自己的根据地是无法真正成就一番事业的。1866年(清同治五年),刘永福聚集天地会起义军部众数百人在广西安德(今靖西)建军,仿当地神庙中七星黑旗为军旗,故称黑旗军。

    1867年为清军所迫,避人中越边境越南一侧的保胜(今老街)山区,垦荒耕牧,设卡抽税,以为根据地。1873年11月,法国殖民主义急先锋堵布益企图以武力打通红河,搜刮我国云南矿产资源、开辟进入西南腹地新商路的阴谋受阻后,法国当局派安邺带兵180名和2艘炮舰向河内进发。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法国侵略者相继攻馅了河内、海阳、宁平、南定四省。越王迫不得己,派人分别往谅山和保胜请求清朝政府出兵援助。但清军无动于衷,只有刘永福挺身抗暴,亲自率军2千人,翻越宣光大岭,日夜兼程,南下抗法。11月21日黑旗军在河内郊外罗池与安邺殖民军正式开战。法军按照步兵战术,排好一字雁队,分前后两排,前排鹅步持枪瞄准射击,后蹲跪填装弹药,轮番射击,交替前进。刘永福传令全军沉着应战,先派出一部分兵力,向左右两侧运动,迂回包围。接着又出动敢死队正面迎敌,接火后洋装败退,诱敌深入伏击圈。法军大摇大摆撞入包围圈,黑旗军将士装上刺刀,与法军展开惨烈的白刃战,打得法军抱头鼠窜,争先恐后缩回河内城。黑旗军的先锋营吴凤典尾追安邺,击毙这个不可一世的战争狂人。这一仗缴获枪械百余枝,弹药一批,取得诱斩安邺,覆其全军的大捷。这是刘永福捍卫国疆,支援友邦抗法的首次战功。而后,在中法战争中,刘永福又大败法军,取得左育、宣光、临洮大战的胜利。被越王封为三宣提督,堪称“北圻之长城”。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