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63
根据当下情况,两国在钓鱼岛发生“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一旦冲突爆发,面对美日同盟,中国未必能取得优势,更重要的是,冲突即使很快平息,也会在两国本就不和谐的近代交往史和人民心中上留下多一道的伤痕;
而与日本政治上的长期僵持,在经济上也存在隐忧,不利于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大局。
通过面对面的首脑会晤,有助于双方领导人摸清对方的牌路,避免误判,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当前的紧张气氛。同时,国家间的关系在很多时刻也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对他国“是敌是友”的推断以及相应的对策,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双方真正的敌友关系。
即使安倍可能希望通过首脑会晤实现其国内政治的目的,但以高姿态向日本国民发出和解的信号,有助于争取日本国内民意,改善中国在日本国民中的形象,相比于安倍可能得到的一点“甜头”,毕竟得大于失。
因此,衡量利弊,在继续要求安倍表现出改善中日关系诚意的同时,出于改善中日两个伟大民族关系的“大智慧”,即使需要冒一些在战术上“失分”的风险,也应认真考虑中日首脑会晤的可能性。毕竟,见与不见,中日都在那里,是无法改变的邻居。
安倍全面向中国示好 “迫切”改善中日关系
8月15日是二战日本投降纪念日,而据日本媒体引述消息人士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基本决定不在当天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时报》于近日撰文分析指出,安倍释 出善意,表明他正寻求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与习近平进行会面,但一些日本官员依然会参拜靖国神社,要改善中日关系并不容易。文章由中评社编译 如下:
据消息人士透露,在日本二战投降69周年纪念日(8月15日)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不会参拜靖国神社。安倍显然希望通过此举向中国释出信号,表明他迫切想与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双方的首次峰会,以改善中日关系。
这座位于东京的神社供奉着为日本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当中包括了二战中的日本甲级战犯,因此成为了中日矛盾频发的原因,而中国和韩国都认为,靖国神社是以往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安倍在去年12月参拜了靖国神社,引发了中韩政府的强烈反对,也使美国感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