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88
西征路插满左公柳
曾国藩对左宗棠提携颇多,但左宗棠并不很“服”他。左宗棠比曾国藩只小一岁,但曾国藩统领湘军时,左宗棠只是个幕僚。左宗棠在给曾国藩的信里却不肯自称“晚生”,只署“愚弟”,他的傲气,让两人关系逐渐恶化。传说有一次两人见面,曾国藩表面平静,内心怨气难消,出了个上联:“季子敢言高?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与吾意见常相左(嵌入左季高三字)。”左宗棠也不示弱,对道:“藩臣当卫国,进不能战,退不能守,问君经济有何曾(嵌入曾国藩三字)?”
后来,曾国藩奉命处理“天津教案”,对洋人态度软弱。一向主张对外强硬的左宗棠拍案大骂,二人断交。
但左宗棠本人在民族大义上确实不含糊。同治四年(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喀什噶尔等城,宣布成立“哲德沙尔汗国”。光绪二年(1876年),左宗棠让护卫抬着一口棺材,亲率6万湖南子弟入疆平乱。他的大军翻天山,穿沙漠,历时两年,收复新疆全境,是晚清历史上最扬眉吐气的大事件,也是抗拒外来侵略的光彩一页。左宗棠下令,在西征路上遍植杨柳,并写下一首七绝:“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种杨柳,后来被称为“左公柳”,至今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