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风云人物 >

热门推荐

明朝首辅高拱为何仅当了7天托孤大臣就遭罢免?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65

  在高拱做裕王老师、皇帝老师的过程中,内阁的首辅先后是严嵩和徐阶,这两人都是官场的老手。虽然嘉靖皇帝还在位,但是他们早就在考虑嘉靖皇帝的后事了。太子死后,虽然嘉靖皇帝一直没有立裕王为太子,但这继承人的身份却是跑不掉的,而高拱也显示出办事的干练。于是,无论是严嵩还是徐阶,都认定高拱以后一定会得到重用,所以不断向嘉靖皇帝推荐。于是,高拱做了太常卿,并且兼着国子监的祭酒。太常卿是正三品的大员,专门主持和上天的对话,这实际上是严嵩给他的一个可能和嘉靖皇帝接触的机会。祭酒则是国子监的主官,高拱可以以这种身份广结善缘,成为读书人的领袖。到嘉靖四十一年,严嵩罢官,徐阶为首辅,继续给高拱送人情,推荐他为礼部侍郎,使他具备了入阁为大学士的资格。嘉靖四十四年,高拱做了礼部尚书,并于次年入内阁为文渊阁大学士。


  虽然高拱已经入阁,内阁中也还有其他的大学士,但徐阶却是资格最老、威望最高的大学士,是首辅,副手们都是他的学生辈,所以徐阶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而且,徐阶还逐渐发现,这个高拱虽然能干,脾气却和自己不对路,还不甘心居于人下。虽然自己曾经不断推荐他、帮助他,但他并不买账。特别是嘉靖皇帝死后,隆庆皇帝继位,高拱仗着是皇帝的老师,每每与自己抬杠。

  倒是隆庆皇帝的另外一个老师张居正,对自己十分尊重,或许是个好帮手。于是,徐阶在许多事情上便撇开高拱、撇开其他的大学士,和当时还不是大学士的张居正商量。比如草拟嘉靖皇帝的遗诏、隆庆皇帝的登极诏,徐阶都是征询张居正的意见,并很快把张居正招入内阁,以抗衡高拱。

  高拱是个直性子,他受不了这个气,更加处处和徐阶过不去。内阁这一新一旧的两个人就这样较上劲了。如果这个时候张居正从中进行协调、斡旋,徐阶和高拱的矛盾也可能会得到一些化解或缓和。但他没有这样做,或者是因为怕引火烧身,或者因为有其他考虑,他是坐山观虎斗,两边不得罪。而恰恰就在这个时候,一位言官出于个人得失的考虑,导致了徐阶和高拱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并且几乎引发了一场大的官场风暴。此人名叫胡应嘉。

  这个胡应嘉是南直隶淮安人,嘉靖三十五年的进士,曾经做过江西宜春县的知县,因为政绩显著,调到北京任吏科给事中,后来又做了都给事中。和许多明朝的言官一样,胡应嘉也是一位敢言直谏之士,曾经有一位户部侍郎、一位工部侍郎和两位布政使因为被他弹劾而罢官,而这位工部侍郎恰恰是高拱的姻亲。等到高拱做了大学士,胡应嘉有点担心了,担心高拱会给自己穿小鞋、为亲家报仇。当然,这也许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为了保护自己,同时也察觉到徐阶与高拱关系的微妙,于是胡应嘉以进为退,对高拱进行弹劾。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