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历史解密 >

热门推荐

多尔衮为什么执意娶朝鲜国的公主?多尔衮几个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59

  清崇德七年(1642年)秋,由于洪承畴等明朝降将的告发,朝鲜几年来暗通明朝的实际情况才真相大白:“阁臣崔鸣吉、兵使林庆业等潜通明国,私书往来。明国船至,曾馈送银币、人参、米谷,且彼此交相货易。”皇太极愤怒之余应该会有被欺骗的感觉,而朝鲜人在沈阳得知的消息是:皇帝颇后悔当初不如以朝鲜之“六道自此定将勾管”。皇太极派出了第三次查使:清使固山额真英俄尔岱、户部承政车尔格、内院大学士刚林、学士罗硕等携朝鲜世子进驻凤凰城,命朝鲜将领议政崔鸣吉以下朝鲜大臣押送凤凰城待审。结果崔鸣吉等朝鲜大臣被判有罪、押解至沈阳拘囚,朝鲜将领林庆业则逃往明国,而告密者李珪则被朝鲜国王抢先密旨处死。清帝又派罗硕等人赍敕入朝鲜,追问林庆业下落,并追究国王擅杀李珪之罪。反清派大臣械送沈阳,同时被捉囚沈阳的还有林庆业的兄弟家属等人。崇德八年(1643年)春,清帝再遣户部启心郎布丹等前往朝鲜,公布查案结果。布丹等至朝鲜后“宣谕百官”,“次谕都民”,并沿途向朝鲜官民宣谕皇敕,“盖彼中重其事之意也”。

  此次查勘历时长达半年之久,是清朝派往朝鲜历次查勘使团中动作最大的一次,给朝鲜王廷极大的震撼,形成人人自危的局面。在清廷强力压迫下,朝鲜与明朝反目成仇已成定局。是年秋,明朝军船再次接近朝鲜时,朝鲜这次是“不接话、不给粮、不许近岸”,又“与之交战”,并将“生擒九人”解往沈阳,为清廷所嘉许,对朝鲜押送官赏赐“视旧例倍之”。就连当年朝鲜年祭所用的“祭文与祝帖”,也因仁祖“密教”而改奉大清正朔。

  连续3次“查勘使团”延续4年之久,对朝鲜王廷的压力是很大的,朝鲜“义理派”屡次受到沉重打击,再也不敢公开发表反清言论,清朝与朝鲜的关系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走向稳定。崇德年间皇太极的朝鲜政策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其一,瓦解明朝与朝鲜的传统宗藩关系,使朝鲜成为清朝的军事物质基地。

  其二,严厉打击朝鲜“义理派”,培植主和派势力。

  其三,恩威并施,以武力压迫为主的同时施以减免岁贡等“恩惠”。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三)、崇德朝朝鲜政策的实施者

  政策与政策实施者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清前期这样一个缺乏行政制度与监督约束体制的社会里,政策实施者个人对政策实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这个问题在清对朝鲜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也非常突出。因此我们来看看都是一些什么人在实施并操纵、影响着清前期的朝鲜政策,这些人很多延续到多尔衮摄政时期继续掌权。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