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71
永乐年间的金幼孜曾描绘北京城“闾阎栉比,云簇,鳞鳞其瓦,盘盘其屋,马驰联辔,车行毂,纷纭并驱,杂沓相逐,富商巨贾,道路相属,百货填委, 邱积山蓄。”金幼孜的说法,存在一定的夸大,但也说明了北京城在永乐朝后期相当繁盛的局面。迁徙富户,在极短时期之内为北京制造了商业繁荣,这是不争的事 实。然而富户虽然附籍应天,却仍承担本籍徭役的特殊情况,导致富户与其产业、亲属相隔离。京城富户,多有南返之愿。中央政府的人口控制能力,也一再下降。 永乐初相对严格的政策,遂一再变异。宣宗之后,附属应天籍的富户,屡有南逃。至明中后期,永乐初期迁徙北京的三千八百富户,留北京的,仅剩二百余户。
迁徙富户,只是永乐初年向北京进行人口与财富转移的顶层设计,与之配套的,势必是大量的民人、工匠以及为加强军事力量的卫所人员迁入。这些迁徙过程,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群体加以考查。
第一类,是将各类罪犯及其家属迁往京畿附近。建文四年(1402年),迁罪犯及其家属至北平,人数不详;永乐元年(1403年),诏“发流罪以 下垦北京田,犯杖罪者给牛具种子,五年后赋役如民田;犯徒流迁徙者不给直,三年后如民田例科差”,人数不详。永乐四年,谪吏遣边,迁湖广、山西及山东的郡 县官吏共214人(户)往北京,谪吏遣边。永乐期间数次发罪谪至京,总体来看人数规模并不太大,总的人口规模,应在一万以下,且多数应配置在北京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