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71
脆弱的城市
1425年夏,建都不足五年的北京城动荡不安。
这一年五月十三日(阴历),48岁的明仁宗朱高炽暴崩于钦安殿,在位时间,不到一年。仁宗暴崩,谣言纷纷,人心扰攘。皇太子朱瞻基,此时奉旨祭 奠南京孝陵。南京与北京在古代交通条件下的信息往来,至少需半月。但随着仁宗在北京突然崩逝,朱瞻基仍在南京,皇位空缺的危险出现了。
1425年5月至6月这段帝位更替的时日,山东安乐州汉王朱高煦的间谍在城中四处活动,侦取信息,联络政要。朱高煦主要的活动对象,集中在军 界,也就是北京城这些卫所的指挥官之中,甚至包括掌中军都督府、太师张辅。朱高煦在军中素著威望,蓄谋在朱瞻基返回北京的路上截杀之。
但朱瞻基并非庸才,处明初风云变幻的政治动荡之中,他对于皇位空缺引发的政治危机,相当敏锐。在南京听到仁宗驾崩的急报之后,朱瞻基星夜返京,昼夜兼程,于六月三日,就返回了北京,避开了朱高煦的伏击,化解了一场政治暗杀。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1425年宣宗继位时刻的政治危机,正是北京城政治裂痕的一次展露。当然,它首先仍是朱元璋龙子龙孙的帝位传递问题,而后才是北京城的内部安置,这是一个相当长远的问题。同样,明宣宗对于问题的症结,也相当之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