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60
其次,自主车企管理层要能快速决策,谋局长远。
与国外汽车企业动辄上百年的造车经历相比,自主汽车在传统汽车核心技术上短期内难以赶上国外品牌,现阶段我们仍然需要合资,但不是过去那种失败的“市场换技术”方式。我们要借鉴韩国车企合资模式,一是外方转让或带来先进技术只是换取市场准入机会的一个筹码;二是合资公司不挂外方商标,中方与外方共同开发合资车型,并出口到海外。
以现代汽车为代表的韩国汽车业之所以能够坚持自主开发、自主建设、自主生产、自主销售的发展思路,与其作为民营企业一把手能够快速决策、谋局长远密不可分。在中国并不缺杀伐决断的民营汽车企业家,但政策的天平却始终偏向于国有车企,全球知名车企合资对象几乎都是国有车企,民营车企根本谈不上通过合资合作获取先进技术。国有车企在拥有合资资源和政策红利的双重条件下,企业领导人必然要肩负起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使命,但现实却是中国未有一家自主车企能够正面迎战合资品牌获胜的。
再次,自主车企产品要打有品质的价格战,以价换量,以量换量。
提起自主品牌,多数人都会想起过去生产的汽车技术含量低,设计未走出模仿,品质上难有保障等。即使是现在诸如长安汽车、东风风神、奇瑞汽车等加大自主研发投入,不断强化产品质量,也难以消费者固有的印象,再加上至今仍有一些自主品牌车企延续过去“低质低价”的发展模式,无形中一些“害群之马”拉低了自主品牌的整体形象。
翻开美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从上世纪20年代的100多家品牌和企业,最终整合成今天的“三大”,除了技术创新、扩大规模之外,最为有效的市场竞争手段就是打“价格战”。当前,自主品牌在技术和品牌不如外资品牌的情况下,我们拿什么来参与市场竞争呢?笔者认为,依然是价格,是高性价比,有雄厚财力的自主品牌哪怕是亏本卖车,也要将产品质量做上去,积累用户、培养用户,然后如韩国汽车一样产品线由低到高逐级发展,品牌价值在渐进中提升。
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汽车市场格局下,自主车企发展只会“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没有雄厚资金和技术实力的自主品牌面对日益残酷的“价格战”和“品质战”,只会慢慢边缘化,最终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