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汽车 > 产业 >

热门推荐

破解进口汽车中国式暴利:6个月赚500多亿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99

  第三是特许经营。

  中国加入WTO之后,进口汽车大量涌入,为了规范内地汽车市场,商务部于2005年制定并开始施行《汽车产业政策》和《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第六条规定:“同一汽车品牌的网络规划一般由一家境内企业制订和实施。境外汽车生产企业在境内销售汽车,须授权境内企业或按国家有关规定在境内设立企业作为其汽车总经销商,制订和实施网络规划。”这就是总代理商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进口汽车流通经销服务领域普遍实施以4S店为基础的单一模式,进口汽车厂家也因此获得了对进口汽车的绝对定价权,同时获得了以总代理商制度为核心,并能够统一销售网络和渠道的权利,即特许经营。笔者认为,这是进口汽车中国式暴利产生的根本原因。

  特许经营与纵向价格垄断

  特许经营最早起源于美国,根据中国商务部定义,特许经营是指通过签订合同,特许人将有权授予他人使用的商标、商号、经营模式等经营资源,授予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经营体系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的一种经营模式。

  4S店是在1998年由欧洲引进的一种以“四位一体”为核心包括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 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的汽车特许经营模式。特许经营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一种销售方式,类似于独家销售、独家购买和选择性销售,它是交易当事人使用最多的纵向非价格约束经营模式,在欧美国家,只要不涉及价格因素,特许经营便无可非议。

  中国商务部制定的《办法》所确立的以4S店为基础的汽车特许经营模式,由于具有推动企业进入市场、减少搭便车、遏制价格飞涨、改善售后服务等积极因素,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可行的。

  而在中国经济多元化的今天,在进口汽车领域依然奉行汽车特许经营模式,由于汽车流通经销服务领域只有单一的4S店渠道,汽车流通的各环节的价格由车企和总经销商严格制定,笔者认为,这种涉及价格的汽车特许经营模式实质上是一种纵向价格垄断行为,该行为起到了纵向限制的消极影响。

  首先,特许经营为区域划分、封锁市场提供了便利。由于特许经营赋予各进口品牌汽车厂商、境外总经销商对国内销售商的最高控制权,同时,还可以通过既有渠道轻易获得独家经营的权利,这就为进口车企和总经销商进行区域划分、封锁市场提供了条件。而区域划分、封锁市场将会导致同一车型在不同区域执行不同的价格,却难以在不同区域内自由交易,因此,在不同区域之间难以形成充分、有效的竞争。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